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對如何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提出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開年第一課,從建設金融強國層面去分析金融發展形勢,在實踐探索中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從“八個堅持”中把握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的立場、觀點和實現路徑,明確建設金融強國需要長期努力,久久為功。當前,我國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發展和壯大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全球科技創新廣度深度速度的持續攀升,科技金融已不僅僅是一種金融服務,更是一種推動科技與經濟結合并持續創新發展的重要機制。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相關部門共同推動科技、金融融合。目前,已初步建成包括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創業投資、保險和融資擔保等在內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功能明顯增強。截至2023年6月末,科創票據、科創公司債余額約4500億元,超過1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A股上市,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規模近14萬億元。科技金融關乎國計民生、關系未來發展,無論新興技術的研發,還是科技成果的轉化,或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都需要金融作為強有力支撐,提升金融服務科技質效,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形成新質生產力。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作為現代經濟的血脈,金融在綠色發展之路上承擔著重要使命,綠色金融是金融逐利準則與綠色理念的有效融合,是對傳統金融模式的突破性創新。綠色金融不僅僅是一種環保投資,還是一種經濟增長的引擎。綠色金融鼓勵企業投資綠色技術創新、可再生能源、清潔交通和生態保護等領域,創造多元化的就業機會,推動新興產業和市場的發展。
踐行“金融為民”,與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金融為民是金融高質量發展導向。廣泛開展金融知識大普及活動,通過培訓講座、宣傳解答、文藝演出等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金融知識全面充電,讓廣大民眾知金融、懂金融、善理財。推進智慧申貸辦貸、智慧結算交易場景建設,根據本土經濟特點和市場需求,為廣大民眾量身定制,創新推出“惠農貸”“惠民貸”“創業貸”等,合理布局農村自助銀行站點,擴大服務范圍和半徑。
數字金融是金融、產業、技術、監管、政策的綜合體,數字金融承擔著助力變革、深化服務、支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使命任務。各地各部門需高質量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推動金融機構建立數字運營思維,優化數字化服務流程,加快數字金融產品創新和迭代,激活金融服務新功能;加強金融機構與政府、企業、行業組織多方協同合作,提供“有個性”“有溫度”的綜合金融服務;激發市場化多元主體的活力,形成金融機構、科技平臺、專業服務商分層發展、互補協作的數字金融行業新生態;以AI新技術為抓手,加快金融智能化和數字化,增強數字金融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數字金融既普且惠,風險可控。
金融是“國之大者”。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錨定金融強國“總目標”,緊跟金融高質量發展“風向標”,筑牢金融監管“安全線”,走好金融發展“趕考路”,穩健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