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越來越多的綠色元素融入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消費服務中,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假期新風尚。在長江上,全球載電量最大的純電動游輪“長江三峽1”號大年初二滿載1300名游客開啟龍年首航,“零污染、零排放”游長江成為新年新時尚。在高速上,春節前,一大批綠能超級充電站在多個高速服務區上線,全新的超級充電技術最快能夠實現“1秒1公里”的快速補能。從綠色生產到綠色生活,從綠色科技的創新到綠色消費和服務場景的不斷拓寬,讓這個春節“綠”意更濃。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當前,綠色發展已成時代必須、人心所向。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綠色發展則是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方位、革命性變革。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把產業綠色轉型升級作為重中之重,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在增強發展潛力和后勁同時,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生態文明深入人心,綠色發展蔚然成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近年來,國家進一步健全生態文明教育體系,持續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加快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綠色低碳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不管是綠色出行,還是綠色生活,這個春節“綠”意更濃正表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正在形成,綠色發展越來越成為最廣泛的社會共識和行動。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扎實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從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來看,2023年我國產業綠色轉型持續推進,高耗能制造業銷售收入占制造業銷售收入比重降至30.7%。在產業綠色轉型的同時,發展這張答卷也越來越亮麗。以新能源汽車為例,2023年比2022年增長30.3%,產銷量都是世界第一。可以肯定,加快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含綠量”還將穩步提升。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空氣更清新了、藍天更多了、河水更清了、綠色公園隨處可見……數據顯示,新時代10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必須清楚,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接下來,要進一步厚植綠色發展根基,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地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讓14億多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邵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