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李林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建立長效機制,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激發全黨全社會創造活力,提振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主題教育“收官”不是“收場”,而是新的奮斗起點。廣大黨員干部要保持“一篙不松勁”的勢頭,持之以恒抓實理論學習、調查研究和檢視整改,慎終如始,久久為功,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后半篇文章”寫實做好。
保持“一以貫之”的學習拼勁“不松懈”,從深學細悟到學用相長,用心寫好篤學篤行的“內化文章”。“學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篤。”理論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深化的過程,非一日之功,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惟有常學、常思、常研,才能不斷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補足短板。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學不可以已”的精神,保持理論學習不懈怠。一方面,要保持求知若渴的學習心態,把學習“新思想”作為終身必修課題,深入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汲取“精神養分”,努力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知識“補鈣壯骨、凝心鑄魂”,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堅持在“學中干”、在“干中學”,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學用相長,對自身思想、工作、業務時刻“補課”“充電”,在持之以恒的學習中掌握“看家本領”,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
保持“一絲不茍”的調研韌勁“不松懈”,從問需于民到紓難解困,用情寫好躬身為民的“深化文章”。“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重要基石,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廣大黨員干部要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持續發揚好“四下基層”和“四個萬家”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方法,自覺踐行新時代群眾路線。一方面,要主動深入基層一線察民情、聽民聲、體民意,帶著問題、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走進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與群眾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切實把群眾面臨的難點堵點問題發現出來,對發現的問題抽絲剝繭、解剖麻雀。同時,要寫好調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及時把調研思路與問題解決融合起來,在群眾“最盼”的地方抓整改,在群眾“最急”的地方解難題,努力變“基層呼聲”為“群眾掌聲”,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的“金鑰匙”,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持“一抓到底”的整改干勁“不松懈”,從把脈問診到祛疾除疴,用力寫好常治長效的“細化文章”。“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干部群眾最擔心的是問題反彈、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態化、常抓不懈、保持長效。鞏固主題教育成效,關鍵在堅持問題導向,迎難而上、動真碰硬。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秉持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決心,堅持“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檢視整改作為革新自我的常態之舉,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全面盤點、全面分析,深挖根源、精準施策,一項一項抓整改,一個一個改到位。要樹立長遠思維、抓實建章立制,做好“當下改”與“長久立”的結合,總結好經驗好做法,推動“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把“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同時對整改整治情況及時進行“回頭看”,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問題反彈發生,持續激發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寫好主題教育“后半篇文章”。(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