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在清明追思中厚植家國情懷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到一年清明時。和中秋、端午這些節日相比,清明節乃我國人民的傳統祭祀節日,人們掃墓祭祖,憑吊英魂,在祭拜追思中,探尋自身與古老傳統之間的關聯,感悟生命、感恩生活、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尋根鑄魂,厚植家國情懷。

追思親人、緬懷先祖,做傳承仁孝美德的示范者。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就能夠在全社會培育濃厚的道德氛圍。“故人輕撫今人眉,為爾散去半生災”,在這個特殊的祭掃節日里,禮敬祖先,慎終追遠,表達對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情感互動,喚起家族共同記憶,增進家族之間的凝聚力。而在民族和國家層面,近些年像陜西公祭軒轅黃帝、湖北公祭炎帝、浙江公祭大禹陵和祭祀軒轅黃帝都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共鳴。海內外中華兒女尋根問祖,彰顯了期盼民族復興、祖國富強的共同心愿。在清明節追根溯源,緬懷先人先祖,沐浴親情恩澤,提升文化自信,凝心聚力,勁往一處使,不斷實現民族復興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小目標”。

品讀文化、傳承文脈,做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者。清明是中國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種傳承方式。作為傳承了2500多年的民族傳統,清明節凝結了中華民族祭祖敬先孝悌文化的精華,承載著華夏神州數千年的厚重歷史文化,記錄著中華民族共祖同宗數百代的文明信息,寄托著古往今來中華兒女的理想情懷。追思先賢,更是對自己精神世界的一次鄭重洗禮。當追思孔子,敬其“仁者愛人”之心,學其“德不孤,必有鄰”的達觀;當追思孟子,敬其首倡仁政,學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當追思魯迅、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們,這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以科學和民主為旗幟,向向封建傳統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戰,聲嘶力竭地吶喊,力圖喚醒一個沉睡的民族。追思和緬懷他們,既是學業的精進,更是精神的升華。

致敬先烈、追思英雄,做繼承先烈遺志的奮進者。今天,我們祖國強大、山河無恙、風景壯麗,這種和平美好的局面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從紅船出發,到井岡山,到延安,到西柏坡,直到進京“趕考”的路上,無數人為國捐軀,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為了祖國和人民,用自己的生命擔負起偉大的使命。“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緬懷英烈,講述英雄故事,推崇英雄精神,激勵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清明追思,家國永念。從家的層面祭奠祖先親人,到國的層面緬懷先烈英雄,這是清明文化慎終追遠在社會風尚中的醇化。我們要飲水思源,繼承英烈的初心和遺志,凝心聚力、接續奮斗。

記得來時路,不忘夢歸處。清明,于己,是人間情感的寄托;于家,是綠葉對根的眷戀;于國,是家國情懷的深沉砥礪。讓我們在這個氣清景明的時節,心念先祖,感悟清明傳統文化,追思先賢,緬懷英烈豐功偉績,在慎終追遠中厚植家國情懷。(李梅)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