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在時代的洪流中徐徐展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全景式品讀、近距離解讀。近日,新華社推出“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長三角篇”行進式報道,讓人們近距離感受到長三角地區的澎湃活力和強勁動能。
“經濟向上”是這幅畫卷的鮮明主題。這些年來,滬蘇浙皖合抱而成的長三角,寫下了“上海龍頭帶動,蘇浙皖各揚所長,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生動注腳。長三角增長極功能不斷鞏固提升,數據是一盞鮮明的“信號燈”。“4%”撬動“30萬億”!2023年,長三角三省一市——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以不到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中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新的經濟高地,新的“發展坐標”,標注著長三角一體化地區發展新的里程碑。競相奔騰在充滿希望的春天里,長三角地區不僅是國家戰略的重要布局,更是區域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不論是地方,還是企業,或是個人,都能從不同角度感受到區域發展澎湃的“春潮”,對奮進新征程充滿信心和力量。
“科技創新”是這份畫卷的靚麗底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給世界的“驚喜”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而富含活力的創新動能,無疑是這片土地上強勁跳躍的“主動脈”。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重點布局,強調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圍繞“創新”二字,三省一市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級臺階,不斷向上突圍、向“新”蝶變。合成生物島、細胞科技港、東方碳谷、新質生產力“下田”、人造太陽創億度百秒世界紀錄……走進長三角地區,新產業、新創意、新地標令人目不暇接。環顧腳下的這片創新沃土,新興產業不斷扎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斷涌現,科創“新秀”勇闖天涯,各行各業逐浪數字化之巔,共同鑄就了長三角數字經濟規模占全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近三成這一標志性成果。拉長時間軸,更能感受到長三角之“新”——最近五年來,長三角的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的產業規模分別占全國的3/5、1/3和1/3。在眾多城市群里,長三角穿上創新“跑鞋”,勇當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火車頭”,處處“新”潮澎湃,跑出了引領帶動的“新范式”。
書寫長三角地區充滿希望的“未來夢”,意味著更高質量地發展。長三角三省一市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具有天然的合作優勢,這里擁有著9座GDP萬億城市,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集聚全國約30%的高新技術企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立,深化合作的前景無比廣闊。集中力量辦大事,推動合作持續走向“深融”,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催生更多“化學反應”的必然選擇。走向未來,期待置身長三角地區的一座座城市邁出更加堅實的合作步伐,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推動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強在交通、能源、信息等領域的互聯互通,形成更加緊密的區域經濟共同體。亮眼成績單的背后,長三角地區還應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通過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保護好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態資源,為子孫后代留下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共繪一幅“經濟向上、青山常在”的宏偉畫卷。
創新涌動、信心更堅、目標更大,長三角地區的“未來圖景”正徐徐鋪展。三省一市當繼續積蓄“奮力一跳”的勁頭,在創新引領、經濟登高、人才匯聚、產業興旺過程中摘到更大的“桃子”,在新征程上奏響催人奮進的春之“奮進曲”。(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