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省光伏產業協會、釘釘聯合主辦,天合富家承辦,阿特斯、隆基、協鑫、國檢集團、華為、網杉科技、用友軟件等企業協辦的“2024AIPV數智光伏大會”在南京舉行,來自政府職能部門代表、光伏產業鏈企業家代表、行業協會專家代表、學術界教授等數百位專業人士,聚焦江蘇光伏產業鏈數字化升級,共同探討光伏產業數字化升級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智能化綠色化,光伏高質量發展方向
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江蘇。目前,江蘇光伏產業已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形成無錫、常州、蘇州、鹽城、宿遷等多個產業集聚區,年收入百億元以上企業達到20家,上市公司2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1家,主要產品產量和產能連續10多年保持全國乃至全球第一。省工信廳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175GW·h,同比增長15.63%,占全國產量比重達到32%。
江蘇省能源局副局長湯和銀表示,光伏產業已成為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實現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典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產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堅持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是推動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江蘇省工信廳節能處處長姚海坤指出,截至目前,光伏企業應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制造,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運營管理,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
數據顯示,晶澳揚州電池工廠、泰州隆基綠能組件等多家工廠入選了國家級智能示范工廠,天合、阿特斯、亞瑪頓等11家企業入選省級智能工廠。“下一步,省工信廳將按照1650產業體系建設的部署與要求,聚焦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行動,重點推進攻關關鍵技術、加快推動產業智能化、壯大產業鏈優質主體以及加強運行監測。”姚海坤說。
“國內制造端與應用端持續擴大,出口量增長,多個海外主要光伏市場上調新能源發展的短期和長期目標,全球光伏市場需求仍在持續增長,都為數智應用提供了廣泛平臺。”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執行理事長杜光林表示。
安全高效可靠考驗數字化底座
當前,越來越多的大中型企業開啟全球化之路,需要面對諸如組織全球協同、數據傳輸安全、員工高效管理、追求極致效率等多重挑戰。其中,數據信息的安全以及數字化底座是否高效可靠,成為業內的共識。
上海網杉副總裁王若景表示,光伏客戶全球化的需求集中在四個方面,包括海外制造和分銷,定制化生產,單個訂單利潤成本核算以及生產信息精準可追溯。
天合光能CIO兼副總裁杜慶國對此有著更深刻的感受。“隨著企業在全球布局發展,必須要做到‘全球市場全球造’,包括地緣政治、個人隱私保護,以及市場變化如單瓦盈利水平、單瓦價格等挑戰非常大,這些挑戰都對數字化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
他舉例說,在業務驅動上,要關注全球化客戶體驗;在業務運營上,要關注跨業態、跨組織、全球化協作組織效率,各個層級組織授權等。據介紹,天合數字化轉型沿用一套完整的企業架構思路,建設全領域統一可靠、高效的數字化底座靈活高效支撐全球化,支撐業務流程運營和服務快速交付,以及數據化建設,“保證運營、服務、安全、云原生技術。”
華為中國政企智能制造系統部新能源行業總監陳大為表示,光伏龍頭企業一體化布局,數字化策略需落到三個要點,即對準用戶體驗、對準業務作戰、打造數字平臺。“數字平臺就是看不見、摸不著但非常重要的數字底座。”陳大為表示,華為人辦公只需一部手機,裝有WeLINK協同辦公軟件,從上海辦公室到南京辦公室,手機和電腦無縫連接,只要通過員工ID就可登錄協同辦公。
據不完全統計,釘釘已應用到66%的新能源上市公司,將新能源企業最關注的安全、效率、質量、成本等核心問題,落實到數字化解題答案上。“全域的數字安全、全球化的協作能力、業務的智能化,這是釘釘的解題思路。”釘釘長三角分公司解決方案架構總經理李開衡表示。
降本增效的經濟賬
降本增效,是每一家企業都關注的重點。在光伏企業中,數字化在降本增效中的作用正逐步顯現。陳大為介紹,通過頂層設計,針對一家大型光伏集團IPD制造等11個領域統一預算進行規劃,后面三年之內規劃150個子項目,避免各個領域盲目投入的情況,“相當于幫客戶做整體數字化梳理。制定了一套集團性的應對策略,梳理了標準,幫助集團在全業態和全地域統一管理”。
數據驅動生產流程如何體現?以往需要磨合大半年的產線,在數字化預案支撐下,一個月就實現了基本的流暢生產。這是用友網絡離散制造行業事業部行業方案咨詢部總監張磊分享的數字化實踐案例。2023年,在東方日升內蒙古的新基地,首開3個片區的拉晶產線,約240臺爐子同時開工。這里不僅是新的產線,還有新的團隊。“運行一個月,整體非常流暢,這讓各方都很驚喜。這就是數字平臺行業化應用的良好效果。”張磊說,數字流程預案形成后,對所有崗位在線人員進行沉浸式培訓,按照真實業務場景模擬演練一周。“實際生產運行時,即使遇到問題,也知道上下部門該找誰。”
“技術小白”變專家,降低員工培訓成本,成為數字化平臺的又一實踐效果。協鑫新能源運營科技公司首席技術官鄭文革表示,公司技術團隊把新能源領域的管理經驗數字化,變成可以執行的流程。
“從數據采集到平臺應用,從云到端,完全自主可控。利用線上數據采集,為用戶提供智能解決方案,指導線下經營管理和實施,形成線上和線下‘1+1’模式。經過市場實踐,這一模式已得到了平臺用戶的高度認可。公司管理最高規模超過10GW,場站超過300家,覆蓋全國。”鄭文革說,通過自研“鑫翼連”平臺,應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打造先進的技術管理+數據服務,力爭成為新能源領域的運營科技服務商。
杜光林認為,企業需要繼續深度挖掘和塑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數智賦能,實現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促進技術變革的發展目標。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何玥頤 通訊員 蘇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