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種小番茄外形酷似小櫻桃,洋蔥刺鼻的氣味可以驅趕走上方番茄的害蟲,記憶深處的“揚州老味道”這里都能找到……4月20日,記者探訪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揚州農科院)位于邗江區槐泗鎮許巷村的江蘇(邗江)現代農業(蔬菜)科技綜合示范基地,這里種植著各種新奇特的瓜果蔬菜,前沿農業技術在這里研發、展示、推廣,新品種、新模式背后的“農業新質生產力”正在悄悄發力,讓我們的餐桌更豐富、生活更美好。
“奇珍異果”掛滿架
“冰淇淋”“夏洛特”“小紅”“浙櫻粉”“丹丹四號”……在基地的現代化立體種植溫室內,整齊培育著各種新品種小番茄,從名字到顏值,從科技含量到口感品質,都是“響當當”。
“你看這個引進的冰淇淋小番茄,猛一下以為是個櫻桃,外表很靚,科技含量也高,一粒種子要賣到七八元,比起普通的兩三毛、七八毛一粒的價格高了很多。”里下河農科所經濟作物研究室主任張永吉介紹說,對標國外好品種,江蘇省農科院、里下河農科所等科研院所進行了種質資源的聯合攻關,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果,不少品種從抗性、產量、品質等都已經追上了國外品種,而成本價格低了很多,受到了廣大種植戶的歡迎。
小果型西瓜、金色西葫蘆、奶白色小南瓜、袖珍型小黃瓜……記者了解到,基地種植了五六十種新品類蔬菜瓜果,有的先進種植模式已經走在國際國內的前列,“經過我們不斷篩選,好品種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加速了本地蔬菜品種的更新升級。”
立體種植“1+1>2”
記者注意到,在基地一個鋼架大棚內,掛著“南瓜苤藍立體種植模式”的藍色牌子。“這地上種植的是紫苤藍和青苤藍,苤藍也可以換種成葉菜類。為充分利用空間,上方掛種的南瓜可以為下方葉菜類遮陰,一塊地產生出兩塊地經濟效益。” 張永吉告訴記者,空中長絲瓜、苦瓜、小南瓜等,而下方則長對光線不敏感或者怕見強光的莧菜、空心菜、木耳菜等,“小南瓜畝產達到1萬斤,葉菜類可以收好幾茬,效益十分可觀。”
記者了解到,里下河農科所科研人員已成功制定了“設施番茄—洋蔥套種技術規程”“南瓜立體間種芫荽、青菜設施栽培技術規程”等揚州市地方標準,經過揚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審核并成功發布。
“番茄和洋蔥根部之間有交換作用,番茄口感更好,洋蔥產量更高。其中番茄產量一畝可達7000多斤,洋蔥畝產在3000斤左右。”張永吉介紹, “番茄和洋蔥套種新模式”可減少病蟲害發生,緩解土壤連作障礙,促進產量和品質;“南瓜葉菜類套種”等新模式都是提高土地利用率、高效農業發展的示范。
定格“揚州老味道”
“這是核桃烏青菜,民間有‘冬天的核桃烏青菜賽羊肉’說法,是揚州游子難忘的美味和鄉愁;再比如江都鵝頸白蘿卜,在當地栽培歷史已超過百年,適合制作成各種醬菜……”張永吉介紹。
目前,里下河農科所主持實施“地方蔬菜良種保護推廣”項目,聯合江都區、儀征市、高郵市、寶應縣等地蔬菜技術指導部門從揚州市各地收集地方蔬菜良種資源,在資源保存的基礎上,開展提純復壯和優化栽培的研究,恢復地方蔬菜種性,并通過組織或協助申報地方蔬菜生產標準、加大示范推廣力度和宣傳培訓,來擴大地方蔬菜種植面積,促進特色地方蔬菜產業的發展,從而使地方蔬菜得到更好的保護和應用。
揚州青、揚州大頭矮、江都白蘿卜、高郵瓠子、高郵紅莧菜、儀征紫菜薹、邵伯菱角、寶應慈姑……為了留住記憶深處的“揚州老味道”,里下河農科所技術人員一直在努力,讓“老品種”煥發出“新活力”。揚州地方老品種蔬菜種質資源庫已初具規模,截至目前,已成功收集到老品種種質資源262份。
揚州發布記者 丁佐春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