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9點43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智慧天網一號01星(A/B)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南京高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長三乙”配套多種傳感器及傳感網絡系統,貢獻寧企力量。
企業強則產業強,產業興則城市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具備良好的條件和能力。要突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作為東部制造業重鎮,南京堅持放大優勢、向“新”突破,把產業強市作為“頭號工程”,以先進制造業為支點撬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努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2+6+6”創新型產業集群持續發展,不斷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持續厚植先進制造業發展新優勢。
企業乘勢而上:細分賽道“苦練內功”,培育引領產業創新升級“排頭兵”
“我們為‘長三乙’配套的多種傳感器及傳感網絡系統,負責測量多系統內的溫度、濕度、壓力、振動、熱流等信號,并將感知到的各種數據通過遙測傳輸至監控中心,實現對箭上及整流罩內關鍵參數的實時監控,保證載荷環境符合要求。”南京高華副總經理胡建斌介紹。
高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崔曉 攝
創立于2000年的南京高華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研發、設計、生產、銷售高可靠性傳感器及傳感網絡系統,產品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高鐵動車、高端裝備等行業,參與并圓滿完成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空間站建設工程等重點工程配套任務。
“本次發射中高華統型后通用化產品又一次成功搭載飛行,再一次驗證了公司通用化產品的可靠性。”南京高華副總經理胡建斌表示。
“專精特新”企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排頭兵,深耕于細分領域苦練“獨門絕技”,處在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環節。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有助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對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意義重大。
近年來,南京先后出臺《南京市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關于加快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若干措施》,以構建“十百千萬”梯次發展的專精特新企業群體為目標,努力完善全周期、全要素企業培育體系,推動創新型企業厚積成勢。
早在2017年,市場上還沒有以膜承載量子點的顯示技術時,專注于高分子膜材料的研發、加工、生產和銷售的南京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投入大量資金、人力著手研發量子點增強膜。
工作人員正在江寧高新區南京貝迪電子有限公司內,生產高端光學薄膜。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 攝
以專注鑄專長,以創新贏市場。“經過2年多的研發,產品率同行之先,于2019年實現量產。這款產品近年來國內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國際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貝迪新材總經理張軍說,從公司正式運作到被評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用了10年時間。
目前,南京已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1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22家。其中,2023年新增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3家,位居全國第四、全省第一;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7家,位居全國第八,總數實現翻番。
南京市專精特新“千校萬企”紫金行動走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市工信局供圖
引導企業與在寧高校協同創新,是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的重要手段。4月18日下午,南京市專精特新“千校萬企”紫金行動走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行校企協同創新對接會,推動企業就近開展產學研合作。
集聚優質資源要素,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堅持開展專精特新“千校萬企”紫金行動,去年以來已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等高校成功舉辦多場活動,校企協同創新成果顯著,激發涌現了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項目持續推進:培育壯大新增長點,推動制造業高端化躍升實現新突破
近日,南京迎來好消息:與阿里巴巴江蘇總部僅一街之隔的小米集團華東總部即將正式啟用,成為除小米北京總部外全國最大的研發中心,未來將集聚手機軟件、互聯網等優勢業務及科技生態鏈項目。
小米集團華東總部項目
4月2日,作為南京市重大項目之一,南京工藝滾動功能部件國產化關鍵高端制造裝備產業化應用項目破土動工。該項目為南京工藝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擴產新增項目,總投資6億元。
放眼南京,一個個重大項目呈現最新進展,持續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動能。
江蘇華天集成電路晶圓級先進封測基地項目現場。圖片來源:浦口經開區
以重大項目帶動產業轉型,加快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取得新突破。南京狠抓重大項目不動搖,更加有效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推動招商引資大突破,千方百計招引落戶一批支撐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新項目。2023年,新簽約華天科技晶圓級先進封測基地、美埃高端裝備等百億級產業項目9個,與中國石化、寶武鋼鐵、上海汽車等企業,攜手謀劃推進一批總投資近千億元的重大轉型項目。
重大項目是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是真正挑起大梁的硬支撐。不久前南京印發的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名單顯示,450個大項目將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記者注意到,從實施項目規模體量看,總投資100億元及以上項目34個,總投資50億—100億元項目22個,總投資10億—50億元項目199個,總投資10億元以下項目160個。其中,先進制造業項目190個,占比達45.8%,包括南京華天5G手機高密度射頻PAMiDSiP先進封裝技術攻關及量產化、京東方產線數字化變革、盛世全球供應鏈配套總部基地、美埃高端環保裝備生產基地等。
分級分類培育壯大新增長點。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今年南京還將支持企業導入更多生產計劃,招引一批大體量制造業項目。
創新實干,在項目招引上“加力度”。緊扣國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求,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戰略實施,加強招商活動策劃,組織赴滬深杭等重點城市和地區對接企業、推進合作,赴重點國別地區舉辦綜合性招商活動。
聯動資源,集聚勢能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圍繞優質項目落地過程中企業所需的場景、基金等核心要素訴求,積極強化部門板塊資源整合,加大場景開放力度和產業引導基金對招商的協同支持。
推進建設,形成更多投資增量和產業增量。加快實施249個“雙百工程”重點項目,建立一線服務、問題協調、要素保障、督查通報機制,推動開工項目早投產、投產項目早達效。
政策不斷聚焦:夯實“頭號工程”,壯大以先進制造業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集群
“公司著力推動塑料新產品開發向高端化、差別化、系列化方向邁進,以每年開發3—5個新產品,放量生產3—4個新產品的節奏,持續推進產品迭代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揚子石化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揚子石化。企業供圖
聚焦新興產業,培育拳頭產品。目前,揚子石化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氯化聚乙烯系列專用料供應商,年產量10萬噸以上。還是國內首家實現鋰電池隔膜專用料成功應用和產銷量最大的供應商,打破國外壟斷,年產銷量達2萬噸。一季度,該公司鋰電池隔膜料產銷量分別同比增加147%和183%,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開工儀式現場。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 攝
3月29日上午,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項目在南京江北新區新材料科技園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建成后,將打造國內第一家從石油原料到終端產品的日化新材料產業集群,年產值預計可達230億元。
石化產業作為南京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在產業強市建設中奮力轉型煥新,不斷加快石化產業迭代升級,向高端產品鏈延伸、向高新技術領域進軍、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南京生物醫藥谷。園區供圖
諾如病毒是急性病毒性胃腸炎的頭號病原。上月25日,江北新區南京生物醫藥谷園區企業遠大賽威信生命科學(南京)有限公司宣布,其與遠大賽威信生命科學(杭州)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六價重組諾如病毒疫苗(漢遜酵母)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準通知。
據悉,此次獲得的六價重組諾如病毒疫苗為國內首家,也是遠大賽威信近年來獲得的第六個新藥臨床試驗批件,該公司同時有數個項目正在臨床申報和臨床階段中。
“AI+信息消費”應用場景。南京市工信局供圖
“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已成為當下全球科技競爭的焦點。3月27日上午,南京聚焦“AI+工業”“AI+電力”“AI+交通”“AI+醫療”“AI+信息消費”五大領域,發布18個優質應用場景。
政府牽線搭橋,助推產業騰飛。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南京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已涵蓋基礎支撐層、技術產品層和應用示范層等產業鏈各領域,在人工智能軟件、算法,傳感器及芯片、機器視覺、智能語音、智能無人系統等細分領域積累了一定優勢。
堅定不移走產業強市之路,著力壯大以先進制造業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集群。2023年,全市創新型產業集群業務收入增長10%以上,軟件業務收入達到8000億元,智能電網業務收入突破3600億元,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產業實現兩位數增長,未來產業增長28%。
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鋼筋鐵骨”。南京把產業強市作為“頭號工程”,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聚焦“4266”產業體系構建,統籌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實現增長動能有接續、產業集群新提升,努力使新質生產力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標識。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