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南京:向“新”提“質”奮進,扛起省會擔當

初夏已至,萬物并秀。5月30日,位于建鄴區的南京阿里中心(阿里巴巴江蘇總部)全面封頂,距離正式投用又邁出關鍵一步;稍早前的5月19日,小米集團華東總部所在地——小米南京科技園正式開園……金陵大地,處處呈現向“新”而行、提“質”奮進的生動場景。

不負深情厚望,肩負信任重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六次親臨江蘇,多次對江蘇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今年3月5日,總書記再次親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殷切期望江蘇“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眼下,南京全市上下正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努力在高質量發展的大潮奔涌中勇立潮頭,為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扛起省會擔當、譜寫嶄新篇章。

瞄準原始創新,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建立業界首個6G實驗室,初步建成了6G端到端實驗平臺,6G光子太赫茲通信實時傳輸速率從400Gbps提升到1Tbps……紫金山實驗室,這個以城市最高地標命名的創新之地,一直面向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和“卡脖子”技術攻關,創造了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多項“全球第一”。

原始創新是我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所在,對破解重點產業“卡脖子”難題,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遍布全市的國字號科研平臺、林立的高校院所、豐富的人才儲備,是南京的顯著優勢,也是其瞄準原始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肥沃土壤。

“從0到1”的原始創新,重在引領,難在突破。南京全市上下一以貫之支持“0到1”原始創新,基礎研究投入逐年增加,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高至3.82%。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產業自主可控的難點堵點,南京還連續三年拿出真金白銀,組織實施市級重大科技專項。2021年至2023年,分三批共立項35個市級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已取得攻關成果或技術突破30余項。

“2022年平臺的‘薄膜鈮酸鋰核心工藝技術與高性能器件開發’項目順利獲得南京市級重大科技專項立項支持,獲批項目資助經費1000萬元,自籌經費近9000萬元,總共將投入1億元的研發資金。”光電技術創新中心公共技術平臺負責人、集萃光電所所長尹志軍說。

原始創新要靠一流人才。5月18日,2024“南京人才日”系列活動在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開幕。發布“南京i才政策禮包”、“才遇金陵·四時長伴”人才活動品牌、紫金山英才卡服務場景,簽署南京市與東南大學全面深化人才共引共育合作協議。南京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同志表示,“人才需求在哪里,服務的橄欖枝就延伸到哪里。”

東南大學教授馮壯波目前就職于東南大學建筑系,主要研究城市可持續建成環境系統工程,前不久,他作為U35強基項目入選者領取到100萬元的資助資金,“感受到很大的正向激勵,來南京來對了!”

據了解,當前,南京在研培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2個,獲批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累計多達23家,為原始創新提供“利器”。最新全國創新型城市排名,南京位居第四,其中,原始創新力得分居全國第三位。

以真金白銀的支持、真抓實干的服務,著力將優勢轉化為勝勢,加速推進原始創新。南京正聚力推動紫金山實驗室、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高性能膜材料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取得更多原創性、顛覆性成果,加快原子極限微制造、基因及細胞仿生等大科學裝置預研培育,服務保障在寧基礎科學中心和研究中心建設,構建30家左右全國重點實驗室方陣。

聚焦產業創新,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5月10日,在吉林華能八面風電場項目現場,由南瑞繼保成套供貨的世界首套靜止同步調相機(以下簡稱“靜調”)順利完成人工短路試驗。

“靜調是以超級電容和高壓電力電子變流器為載體,基于構網型控制技術實現的一種新型的電網電壓和頻率支撐設備,具備自同步電壓源的特征,可在擾動的前、中、后各階段,構建起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必需的電勢,起到電網穩定‘頂梁柱’的作用。”南瑞繼保相關負責人介紹,靜調在本次試驗中展現出優異的性能,達到預期要求。

龍頭企業引領,持續拓展智能電網產業全國首位的領先優勢。作為南京另一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同樣發展迅猛,將是南京未來首個突破萬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

厚植產業強市“新動能”。去年以來,南京堅持把產業強市作為“頭號工程”,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全面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鞏固提升支柱產業。搶抓機遇,開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工藝提升,讓支柱產業能夠更快地實現煥新升級。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繼續鞏固放大軟件、智能電網等南京具有發展優勢的產業,積極瞄準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力爭再爭創一批國家級產業集群。

加速布局未來產業。瞄準人工智能、未來網絡與先進通信等領域,著力培育創新策源、轉化孵化、應用牽引、生態豐富的產業鏈條,積極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努力在未來產業的創新發展上跑出加速度。

今年“新春第一會”,再次傳遞向“新”出發強烈信號。會上,發布多項重磅政策,表彰一系列先進典型,重點企業、部門板塊振奮精神,南京全市上下團結一心、攻堅克難、腳踏實地加油干,掀起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新浪潮。

3月29日,總投資約100億元的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項目在江北新區新材料科技園開工,建成后將打造國內第一家從石油原料到終端產品的日化新材料產業集群,年產值預計可達230億元。

此外,通過實施揚子—揚巴輕烴綜合利用等一批總投資超千億的增量項目,引領石化、鋼鐵、汽車、電子信息四大支柱產業煥新升級,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動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到2026年,力爭實現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600億元,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5月30日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工信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代吉上介紹《南京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總體目標時說。

搶占關鍵賽道、形成先發效應,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南京積極搶占新質生產力的競爭“制高點”,圍繞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清晰繪制“路線圖”,全力突破人工智能產業。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南京聚焦“4266”現代化產業體系,扎實推進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堅持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不斷開辟新領域、創造新價值、塑造新動能,努力使新質生產力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標識。

推動制度創新,讓各板塊競爭優勢不斷增強

發展新質生產力,各板塊是主戰場。由于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各有不同,各板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也不盡相同,需要因地制宜放大優勢。

各類總部型、平臺型企業是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的重要載體。建鄴區現代化、國際化程度高,近年來著力打造華為系、阿里系、小米系、央企系等“四大系”生態鏈,以互聯網巨頭企業區域總部為主體的數字經濟總部加速集聚,以中央商務區金融機構總部集聚區為主體的現代金融產業集聚區逐漸成型。

建鄴區發改委副主任朱平平表示,建鄴區將堅定“金融+數字經濟”主導產業方向,聚焦“總部經濟+平臺經濟”主要業態,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4月24日,南京經開區企業“出門問問”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港股“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第一股”。

去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出臺優化棲霞區管理機制、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有關意見以來,棲霞板塊穩步推進行政區、經開區、大學城機制融合、資源整合,以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為發力點,著力構建未來競爭力的“突圍”方向,推動產業向“智”向“新”加速布局。

在鼓樓區與南京大學共建的南智碳中和研究院展廳內,一只形似拉桿箱的移動式戶外電源頗為吸睛。它是一款采用鈉離子電池技術的高性能產品 ,在家庭和工業儲能、數據中心、智能電網等領域擁有良好應用前景。

高校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策源地。鼓樓區注重用好區內高校院所資源,深化對接合作機制,持續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注入強勁動能。

雨花臺區軟件產業體量大,去年軟件業務收入超2810億元,占全市比重近40%,占全省比重約20%。

在推動產業強鏈延鏈補鏈、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雨花臺區今年圍繞五個方向制定了“路線圖”,分別是:“軟件變廣”,推動軟件產業向數字經濟提質擴容;“軟件變硬”,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速工業技術軟件化進程;“軟件變深”,推進軟件產業升級為算法產業,實現軟件核心技術自主化;“軟件變新”,聚焦元宇宙、軟件定義汽車等新賽道,搶先布局未來產業;“軟件生態變強”,輻射帶動產業聯盟、細分賽道、上下游產業鏈加速發展。

數據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優質生產要素,數據要素產業也是適合中心城區發展的新興產業。玄武區瞄準數據要素產業、未來信息產業等重點方向,引進培育了一批優質項目,提出短期內“蓄勢待發”的數據要素、跨境電商、綠色低碳等產業發展新賽道和中長期未來產業培育的探索方向。

高淳是南京的南部門戶和生態窗口,也是縮小市域差距和城鄉差距的關鍵板塊。該區立足區位、生態優勢,將醫療器械產業園、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作為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積極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區域特色的地標產業集群,推動向“新”求“質”浪潮不斷涌動。

各板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積極探索實踐、做強特色優勢,在全市形成多點支撐、協同聯動、優勢互補的新質生產力良性發展格局。

發展新質生產力,跑出加速度。南京全市上下正牢牢把握“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方法論,加快蓄勢積勢成勢,努力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讓更多的新域和新質加快涌現;努力成為具有鏈條整合力的產業強市新高地,讓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充分涌流;努力成為具有輻射帶動力的高端要素集聚地,讓各類新型生產要素在南京集聚、配置和增值;努力成為具有較強示范力的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地,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不斷提升發展“含綠量”。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徐寧 鄒偉 張安琪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