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興化:“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好農村路”工作首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十周年。十年來,興化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完善現代化農村交通運輸體系,“四好農村路”成為助力鄉村振興、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的強勁引擎。

十年織密路網,解決水鄉“出行難”

建好農村路,繪就新畫卷。

近年來,興化市農村路網不斷延伸,通行環境越來越好,鄉間小路變成寬闊的大路。“四好農村路”環穿村莊,與田園、民居、河道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生態畫卷。

“興化地處里下河的核心區,是名副其實的水鄉。隔河千里遠,以前要到對岸必須坐梆船,既不安全又費時間。”千垛鎮千垛社區負責人指著千垛美路說道,“現在好了,路寬了、美了,也安全了,在沿河路段還安裝了鋼質護欄,進鄉進城都方便了,15分鐘就能到興化市區。”在千垛鎮,一條千垛美路串聯起周邊村莊,給附近群眾出行帶來便利。

針對“地勢低洼、水網密布”的地理特點,興化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優化農村公路網絡布局,加快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創新實施具有興化特色的“八統一”建設模式,提前實現了通的目標。截至2023年底,興化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2585.3公里、農路橋梁3191座,雙車道四級路通達率100%,水鄉“無舟楫不行”的出行歷史已一去不復返。

十年精細管養,服務村民新生活

管好農村路,讓群眾出行更安全、更舒心。

近年來,興化市不斷深化管養體制改革,推行“路長制”,創新設立“紅黑榜”制,實行季度通報,連續紅榜的鄉鎮,在農村公路項目審批、資金補助上予以優先考慮,激勵鎮街做好農村公路工作。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智慧農路平臺,完成3191座橋梁“一路一檔”“一橋一檔”信息化管理。同步推進安防工程、“千燈萬帶”示范工程等,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治理率達100%,水鄉的路更寬、更安全。結合水網密布、橋梁眾多的實際,出臺《橋梁養護工程師管理辦法》,夯實橋梁安全管養基礎。同時,健全路政管理網絡,建立專業化養護隊伍,實現縣道100%專業化養護。安豐鎮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充分發揮鎮村路長在精細化管理工作中的先鋒作用,開展農村公路定期深入巡查,陸續完成鎮村各路段破損路面、基石和路磚維修,一體做好道路清掃、綠化帶補植、架空線纜整治等,打造平整潔凈、秩序井然、生態優美的新農村。”

在服務村民出行方面,興化市財政投入5億元,收購12家城鄉客運經營企業和387輛客車,按照“出家門、上車門、進城門”的運營要求,共開通線路132條,實現全市463個行政村公交全覆蓋。每年補貼5100萬元,下浮城鄉客運票價30%,60周歲以上等特殊群體實行票價優免政策。“到村口公交站點,204班車直達,像我這樣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還不收錢。兒子周末開車回來方便得很,現在交通真的是非常便利。”家住中堡鎮大縱湖村的村民陳傳粉開心地說。

十年融合發展,鋪就特色致富路

產業因路而興,村民因路而富。路修到哪里,鄉村振興的“發力點”就落到哪里。農村公路的建設為基層群眾的增收和打造產業鏈實現農業現代化起到了關鍵作用。“現在,網購快遞能夠送到村民‘家門口’,城鄉公交直達到村。鎮上的大青蝦、大螃蟹、大米等興化特色優質農產品也搭上了鄉村物流‘順風車’,通過快速便捷的農村公路輸送到全國各地。”興化市中堡鎮負責人說。興化河湖港汊縱橫交錯,居民從事水產養殖業和種植業居多。來自安豐鎮——全國河蟹養殖第一鎮的萬聯合深有體會。“以前路況差,大貨車進不來,到賣螃蟹的季節就只能用小車一點點往外拉,費時又賺不到錢,現在好了,路寬得能同時塞下兩輛貨車,螃蟹直接拉到大城市賣甚至走航空貨運發往全國各地,大家的錢包也漸漸鼓起來了。”他家的蟹塘就在農村公路旁邊,今年的小蟹苗早已投放了。

截至目前,興化市共建成交郵融合線路3條、鄉鎮農村物流服務站26個、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463個,縣、鎮、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形成,成為城鄉物產流通的主通道。

“我們村接待游客總量將近4萬人次,村里民宿都爆滿了。村民食堂那里,等待吃飯的游客隊伍排了30多米長。到菜花季,過來游玩的旅客更不會少……”千垛鎮東羅村負責人驕傲地介紹。談起東羅村近些年的發展,該村負責人說多虧了農村公路,把東羅村跟油菜花旅游季緊密綁定,把游客帶到了東羅村。

近年來,興化市扎實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依托獨特的水鄉垛田風貌,精心打造“千垛美路”品牌示范環線,66公里的千垛美路示范環線,連接起工業園區、旅游景區、特色田園鄉村,帶動 “農村公路+產業+電商+生態旅游+越野賽”等模式蓬勃興起,賦能鄉村齊富共美。僅2024年千垛菜花旅游季期間,全市就接待游客60萬人次。

水潤興化,如詩如畫。昔日無船不行的水鄉,如今農村公路已連環成網、處處通途,農村交通面貌日新月異,推動“農文旅產”全方位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動力。

(興化市融媒體中心供稿)

校對 周露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