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砥中流 立潮頭】江蘇:勇當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啟了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新進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勇挑大梁,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8500萬江蘇兒女以敢為天下先的精氣神,敢啃硬骨頭、勇涉深水區,在改革開放最前沿趟出了一條氣象萬千之路。為全面展現全省上下 “一著不讓抓好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為高質量發展增動力添活力”的實踐與成就,7月6日起《江蘇新時空》推出系列報道《砥中流 立潮頭》,首先來看第一集《江蘇:勇當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



江蘇臺記者朱曉瑩:“這里是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我手上拿著的這本政策匯編,集合了南京片區制定實施的一大批具有首創性的改革創新舉措,涵蓋貿易通關、金融創新、數字化轉型、跨境投資等方面,共計超過190項,其中超過60項在全國全省復制推廣。如今,在這片熱土上,改革的浪潮不斷涌動,片區累計引育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6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400家。”

揭牌五年來,肩負著“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使命的江蘇自貿試驗區熱潮奔涌。在全國首創“海外倉離境融服務模式”、率先搭建生物醫藥集中監管與公共服務平臺、試行長三角外國高端人才互認政策……一項項制度創新的成果在南京、蘇州、連云港三大片區加速落地,不斷放大自貿“溢出”效應,帶動實體經濟創新發展。2023年,江蘇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1.7萬家,完成外貿進出口近4700億元、約占全省9%;實際使用外資17.4億美元、約占全省7%。開放型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同批自貿試驗區前列。



江蘇省商務廳黨組成員、省自貿辦副主任湯大軍說:“五年來,江蘇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圍繞 ‘開放型經濟發展先行區、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戰略定位,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累計總結形成制度創新成果近400項,一系列改革舉措有效提升了三大片區實體經濟支撐力和外貿外資吸引力,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江蘇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幾乎每次都必談改革。殷殷囑托,重若千鈞。全省上下、千行百業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推動下,在改革開放這條“必由之路”上勇毅前行。

圍繞中央部署科學謀篇布局。全省突出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系統謀劃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舉措,按照深入貫徹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要求,制定出臺八個“行動方案”和兩組“若干措施”,立足全局發展謀劃推進改革工作。

聚焦重點領域加強改革系統集成。一方面聚焦發展急需,深入推進國有經濟、民營經濟、 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領域改革系統集成,另一方面聚焦民生關切,統籌推進就業增收、養老、托育等領域改革配套銜接,讓一批深層次矛盾問題取得新突破。

著眼先行先試開展改革試點示范。全省完善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項目“兩張清單”,累計近700項任務,2014年以來共有50余個案例入選“中國改革年度案例”。

此外,江蘇還通過制度創新狠抓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每年制定深改委工作要點,形成“任務書”“時間表”;每年挑選一批事關全局的改革任務展開專項督查。真正用制度創新護航改革久久為功。



江蘇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何光勝說:“江蘇堅持制度化推進改革,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機制方法,在全國較早建立了領導聯系重點改革任務制度,牽頭聯系的都是涉及面廣、推進難度大的改革項目。省、市、縣三級領導每年聯系的重點改革任務都在2000項左右。啃下了一批難啃的硬骨頭,攻克了很多重大改革難題,人民群眾對改革的獲得感顯著提升。全省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

聚焦“經濟強”:在全國率先出臺科技改革30條;率先啟動制造業智改數轉,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建立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工作機制和任務清單,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難點堵點;深入實施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不見面審批”改革做法被全國推廣。

聚焦“百姓富”:出臺《關于聚焦富民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見》,用33條舉措保障富民增收;在全國率先出臺相關標準,制度化保障“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等13個領域90個服務落地見效。

聚焦“環境美”:在全國率先劃定生態紅線、率先建立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制度;探索實施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在全國推行;首創“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和“綠島”建設,為生態“留白”,讓新時代魚米之鄉綠意更濃。

聚焦“社會文明程度高”:在全國創新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雙千計劃”,一體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率先出臺《江蘇省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全國首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地方性法規,人文江蘇的時代底蘊愈加醇厚。



2014年以來,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6個萬億級臺階,從6.51萬億元躍升至2023年的12.82萬億元,5個城市經濟總量過萬億,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30∶1降至2.07∶1,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平。



江蘇省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服務處副處長朱煜說:“我們在知識產權領域推行了一批專利改革措施,推動了專利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極大地激發了企業和全社會的創新創造熱情。”



常州國家高新區長江大保護指揮部綜合協調組組長巢飛說:“我們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目前,沿江1公里范圍內低質低效化工企業全面實施關停并轉拆,生態岸線占比達到了80.6%。”



蘇州市民劉瀚文說:“改革也讓我們的城市發展,百姓生活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們既能感受到城市的現代化,又能感受傳統文化帶來的無窮魅力。老百姓的幸福感越來越高。”



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鎮鄭河村村民劉家龍說:“村里面也開辦不少企業、引進了工廠,我們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收入比十年前至少提高了好幾倍。”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經濟增長研究院院長沈坤榮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江蘇始終堅定不移‘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把改革開放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尤其是突出問題導向制定改革清單,以全面深化改革解難題、破障礙;聚焦卡點堵點,著力在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攻堅突破;同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應該說,這些年來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國具有示范效應的‘江蘇經驗’,通過改革進一步激發了全社會的動力和活力。”

時代長河奔涌向前,奮斗腳步永不停歇。新征程上,江蘇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和精神,在改革的浪潮中一往無前,奮力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貢獻江蘇智慧和江蘇力量。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李俊彥 朱曉瑩 何斐 楊帆 羅聰懿 尹美又 俞銘義 耿昊東 程蕓 供片臺/淮安臺 常州臺 江陰臺 鎮江臺 編輯/劉嘉)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