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親臨江蘇考察,多次對江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幾乎每次必談改革,先后賦予江蘇“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的目標定位。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又對江蘇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重大要求。
即日起,新華日報推出“長風破浪·全面深化改革正當時”系列報道,聚焦黨的二十大以來總書記對江蘇改革點題的重點任務,反映全省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展現干部群眾敢闖敢試、爭先率先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在今天的江蘇,一天內能夠發生什么?
40秒——這是一臺新能源汽車在常州下線的時間;
0.5個工作日——這是開辦一家企業的耗時;
大于等于1——這是平均每天南京港龍潭港區鐵路專用線發出或抵達的中歐班列數量……
江蘇經濟總量占全國1/10以上,發揮著“壓艙石”的重要作用。這一組數據,是江淮大地經濟充滿活力、高質量發展態勢良好的有力證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親臨江蘇考察,多次對江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幾乎每次必談改革。
江蘇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抓改革,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努力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動市場由大到強、經濟行穩致遠,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重 構
經世濟民正其制。全面深化改革,抓住經濟體制改革這一“牛鼻子”,就能起到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效果。怎么改?答曰:在“破”與“立”并舉、“制”與“治”融通中重構。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一道世界級難題,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自2020年起,《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江蘇省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條例》相繼出臺,《江蘇省招標投標條例》《江蘇省促進和保護外商投資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先后修訂、出臺,南京、無錫、蘇州、南通、連云港、淮安、泰州等7個市出臺本地營商環境法規。
這條“政策時間線”,體現出江蘇“立”的步伐愈發鏗鏘,錨定建立統一的市場基礎制度規則、高標準聯通的市場設施、統一的要素資源市場、統一的商品和服務市場及統一的市場監管體系,淬煉好“市場制度”這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這是來自市場的呼喚。2018年11月2日上午9時整,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改革市場監管體制的“風向標”——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揭牌。
“市場監管部門因改革而生,我們的重要職責就是要以公正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同臺競技、公平競爭。”省市場監管局局長沈海斌說,如今,“公平競爭”各項工作的指向更加明確,落實更加有力。
奔著問題去,既要加強頂層設計,也要摸著石頭過河。時針回撥至2008年,謝紅會在宿遷市泗洪縣開了一家駕校。彼時,市場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現在各家明碼標價,服務上也更加規范標準。”今昔對比,謝紅會直言,“好的市場環境讓經營者更敢干。”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長長的“問題清單”,就是長長的“任務清單”。
“您好,我發現招投標領域涉嫌限制競爭情況,建議進一步修改不公平競爭和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條款……”一通來自泰州市營商環境“啄木鳥”(公平競爭審查群眾評議團成員)的“舉報”電話,開啟了泰州市招標相關規定的改革。
破市場壁壘、地方保護之弊,更需破除“旋轉門”“玻璃門”等各類不合理限制。江蘇在全國率先出臺《省政府關于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實施意見》,并從地方立法層面要求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將公平競爭審查作為重大行政決策或者文件制發的必經環節。
“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執法有力度也更有溫度,才能發揮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沈海斌說,江蘇出臺了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和從輕減輕處罰規定,在全國首次對“違法行為輕微”等5個方面判定因素進行細化,建立全國首個省級市場監管部門減輕處罰清單,累計為4.4萬家經營主體減免罰金逾32億元。
激 活
6月30日下午6點,屋外大雨瓢潑,無錫喜九九東北菜鐵鍋燉店內人聲鼎沸。經營戶李彥明是位哈爾濱小伙,去年2月18日,他把錫山10分鐘解決自己創業問題的經歷發到抖音上,獲得了27萬多個點贊。他表示,在這么好的營商環境下,一定會甩開膀子好好干。
從“為無錫政府點贊!”到“來無錫,我來對了!”,李彥明在無錫的創業故事,折射出江蘇營商環境的軟實力。
“江蘇已連續5年位列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我們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沈劍榮表示,江蘇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提出了一體優化政策、市場、政務、法治、人文“五個環境”。“注重學習借鑒世行營商環境評價方法和理念,堅持以企業和群眾滿意度為導向,推動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對標改革,進一步減流程、減材料、減時間、減費用,努力提升群眾和企業滿意度和獲得感。”
“不到20分鐘的時間,就辦完了四家新開業餐廳所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申領流程,當日受理、當日出證。”2023年6月6日,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給南京市市場監管局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
過去,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開辦分支機構,都要全流程申辦食品經營許可,要提交十來份材料,十來個工作日才能拿證。今年6月,省市場監管局全面推開連鎖食品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制改革,已有72家連鎖食品經營企業在570家新開門店過程中體驗了開業辦理“加速度”。
7個月前,企業在省內遷移平均用時1個月左右。而現在,最快1個工作日,最慢6個工作日。企業“無感換乘”的背后,是江蘇去年11月啟動的經營主體遷移登記“一件事一次辦”工作,今年全省已辦理經營主體遷移業務13萬余件。
從“繁雜模式”切換成“極簡模式”,近年來,江蘇聚焦“一網通辦”,牽頭推進企業開辦“一件事”改革,將工商登記、稅務登記等7個環節壓縮為線上1個環節辦理;開展企業信息變更“一件事”改革,推動變更登記、社保登記變更等多事項“一網通、一次辦”,經營主體足不出戶就能辦理設立、變更、注銷、歇業等“全生命周期”登記注冊業務。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制度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被激活。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全省經營主體總量由2013年底的525.8萬戶增長到目前的1462.2萬戶,十年間增長1.78倍。去年,江蘇更成為全國首個在冊個體工商戶總量破千萬的省份。
經營主體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需要“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協同發力。省市場監管局創新實施信用修復“打鈴提醒”、行政處罰決定書與信用修復告知書“兩書同達”等服務機制,采取“線上辦”、“郵寄辦”、符合條件“當場辦”等多種方式,幫助146.5萬戶經營主體重塑良好信用。今年,還在全省試點開展“信用+執法”漸進式監管工作,運用信息公示、信用承諾、失信懲戒等梯次信用監管工具,指導經營主體主動糾正違法行為,努力做到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
流 動
“您賬戶于6月24日入賬貸款,人民幣1000000元。” 叮的一聲,蘇州蘇常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終于收到了這筆來之不易的貸款。
“對于很多民企來說,大多只能通過抵押土地、房產等來融資,或通過企業高管的個人征信,金額有限且效率低。”蘇州大數據交易所業務負責人王昳介紹,如今通過一張“數據產品登記證書”,企業可以很快再額外獲得一筆貸款。截至目前,蘇州大數據交易所的“數據產品登記證書”已助力10余家企業落地數據資產增信近億元。
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發展全局賦予江蘇的重大使命。只有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聚焦土地、技術、數據、能源、勞動力、資本等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才能推動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高效流動。
今年1月4日,江蘇省數據局掛牌,成為本輪機構改革第一個掛牌的省級數據管理機構。
“我們抓住機構改革重塑數據管理體制重要契機,聚焦數據‘有、優、通、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把有數據、有海量數據、有高價值數據作為數據工作的邏輯起點,在數據有效供給、開發利用、流通交易和市場化應用上花大功夫,大力發展數據產業,著力構建充滿活力的數據要素市場生態體系。”省數據局數據資源處何正慶說。
“人來了,外地考的證卻不認”這一問題曾限制了人才要素的自由流動。2020年,在上海華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部就職的張百軍被派駐到江蘇工作,他就近在江蘇考取了二級建造師職業資格證書。然而受地域限制,只能在江蘇省內注冊執業,2021年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實現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互認后,他通過“一網通辦”平臺提交申請,成為長三角職業資格跨省注冊第一人,實現了青浦注冊執業。
實行“規劃一張圖”,推進“市場一體化”,開展“政務一網辦”,組建“項目一個庫”……示范區這片深耕一體化制度創新的“試驗田”實現多個事項從“0”到“1”的突破,在“無人區”走出一條路,讓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自由流動,目前,示范區范圍內已實現了一網通辦、法人、信用、交通、環保等28類、321項公共數據資源的共享互聯。
“今年,示范區建設已進入第五個年頭,江蘇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探路。”沈劍榮說,在制度競爭力成為國家和區域競爭力核心來源的大邏輯下,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我省新一輪改革必須啃下的“硬骨頭”,需要穩妥推進放權、減權、限權、監權等各項改革。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把科學部署落實為實際行動,就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調整生產關系,推動體制機制變革,以改革創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持久動能。”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呂永剛建議,重點圍繞硬科技的研發與產業化所需,探索保障、激發數據、生態產品等新要素以及技術、知識產權、人力資源、新金融等先進要素價值的新規則,構建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要素資源市場。
改革大潮浩浩蕩蕩,持之以恒必有回響。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江蘇號”巨輪正無懼風雨穩健前行,駛向更遼闊的水域、更光明的未來。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拓 洪葉 許愿 王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