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北京,揚州市2024“綠揚金鳳”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北京專場拉開序幕。此次比賽針對生態科技新城產業特色,聚焦低空經濟及智慧能源產業,旨在為新城引進一批符合產業需求的高端技術人才和優質創新創業項目。
因地制宜、以賽為媒招引科創項目,是新城一以貫之的“科創立區”綠色發展理念,更是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沖刺國家級高新區這一目標的堅定步伐。
作為揚州運河畔最年輕的城市板塊,新城在發展過程中堅持產業科創和科創產業雙向發力推動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路徑,協調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讓生態與產業在運河畔比“林”而居。
△位于新城三河六岸公園旁的華東航空谷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司新利 攝
跑好主賽道,傳統產業“發新枝”
提到牙刷生產,你會想到什么?是轟鳴的機械、嘈雜的車間還是成堆的工業固廢?走進位于杭集高新區的峰云智造基地,眼前的一切完全顛覆想象。只見身著白大褂的操作人員在明亮整潔的大車間里操作著精密儀器,仿佛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實際上他們正在組裝一臺臺數字牙刷。
6月18日上午,云頂數字化口腔健康項目暨峰云智造基地正式投產,這不僅僅是“外來”云頂和“本土”三峰攜手打造數字化牙刷高端智造生產基地的一次合作,更是新城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的一次實踐。
據悉,該項目將專注于數字化口腔健康領域,打造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數字化牙刷高端智造生產基地,全面達產后將形成1.5億元的開票銷售。
實際上,“外來”云頂和“本土”三峰的攜手,只是杭集高新區競逐數智大潮激起的一朵浪花。放眼望去,生態科技新城早已涌動起借勢新質生產力帶動產業煥新的潮聲回響:去年,三笑綠色智能工廠投產,帶動老牌“三笑”走上智能化生產新征程;今年,2月27日,中國美業港·產業轉型示范基地開工;4月8日,中國美業港·醫美日化智造基地項目開工;4月18日,兩面針中草藥功能性口腔健康產業基地項目正式簽約;4月26日,全國首個數字化牙刷團體標準在新城發布……
這些生動的例子,構成了新城傳統產業在順應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的趨勢中,實現生產組織模式的變革和效率提升、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嶄新畫卷。
搶占新賽道,新興產業育成“林”
從去年12月第一批設備入場,到今年6月公司產值已達4.08億元,這是揚州翔域電子有限公司交出的半年成績單,更是國網智慧能源科技園落戶新城三年來又一次拿出的“好成績”。
“我們緊緊圍繞揚州‘613’產業體系,聚焦智能配電、儲能、新能源三個重點方向,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科技園負責人宋鑫介紹,園區已累計引進注冊61家企業,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預計今年可實現含稅營收10億元,已經在揚州形成了區域性產業高地。
從三年前的科技園到如今的產業基地,“國網系”在新城從一顆種子成長為一片樹林。這個發展模式并不是個案。“有煙囪的不要,有噪音的不要,特耗電的不要,拼勞力的不要。”這幾條新城招商員人人牢記的“標準”,道出的是產業項目落戶的門檻,闡釋的是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兼得”的第一原則。
在這一原則下,近年來,新城先后引進航空工業沈陽所揚州院、中國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新華日報新媒體創新中心、愛加醫療科技等一批龍頭項目,航空科技揚州實驗室、長三角轉化中心揚州分中心、電子科大未來產業研究院、工信部人工智能及數據采集平臺等平臺相繼落戶,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初具規模,運河畔早已長出一片新興“產業林”。
再添“新”動力,爭創國家級高新區
“新城的底色與基因就是科技創新,理應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急先鋒’。”生態科技新城黨工委主要負責人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城將以爭創國家級高新區為目標,著力實施“165”專項行動,促進各類科創資源集聚、配置和增值,打造具有標識度的“研發創新策源地、新質生產力孵化地、產業科創名城建設主陣地”。
什么是“165”?“1”即以建設一個揚州市域科創中心為引領“強主體”,“6”即以建設六大科創平臺為核心“強動能”,“5”即以建設五大科技園區為抓手“強載體”。
“為了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以‘最惠政策’吸引創新、‘最大力度’支持創新、‘最優服務’留住創新。”新城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城已先后出臺“科創十條”“市域科創中心專項八條”“人才優享新十條”等政策措施,同時用好科技金融新政,引進合作頭部基金、耐心資本,發揮12支70億元產業基金集群作用,以營商環境“軟實力”激發市場新活力。
江淮之畔,一座“科創高地”正加速崛起。“我們將以更大力度統籌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進一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數據鏈深度融合,扛起作為市域科創中心和中央創新區的擔當。”新城主要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