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江蘇堅持問題導向,聚力改革攻堅,堅定不移、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在“經濟大省勇挑大梁”中充分發揮出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
江蘇臺記者郭藝:這里是正在籌備中的江蘇中亞中心,目前大樓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預計今年10月就會正式投用。屆時,這里將成為江蘇對接中亞五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外資源和需求的綜合服務平臺。
與此同時,遠在哈薩克斯坦的“中亞江蘇中心”也在積極推進之中。兩個中心全部建成后,將通過產品展銷、貿易服務、技術交流等多種形式加強東西雙向呼應,促進江蘇和中亞全方位的深度合作。而擔綱打造這一“蘇字號”對外開放新平臺的,正是省屬貿易企業蘇豪控股集團。2023年7月,江蘇對5家省屬貿易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形成新的蘇豪控股集團,這次重組共涉及380多家各級子企業、近2萬名員工,資產近千億元,是江蘇省屬企業近年來涉及面最廣、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重組。如此龐大的規模,涉及到利益群體多、改革推進難度大,但最終效果也十分明顯:原本互相競爭的省屬貿易企業變為融合發展,匯聚起更多力量辦大事。
蘇豪控股集團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哈薩克斯坦辦事處副主任王值仲告訴記者,目前在重點推動中亞地區的礦產品、農產品進口業務以及國內二手車的出口業務。在霍爾果斯建設前置倉,重組整合以后,這些業務資源都整合到蘇豪控股集團旗下,發揮出“1+1>2”的效果。
蘇豪控股集團副總裁、黨委委員丁海說,還在持續推進集團內部的專業化重組整合,加強資源優化配置,把重組整合的物理效應轉變為化學效應,借力深化改革更好增強核心功能,服務江蘇實體經濟發展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加快創建世界一流企業。
集中力量謀發展,近年來在江蘇國有企業領域,以市場為導向開展了一系列重組整合“大動作”:省港口集團、省鐵路集團、東部機場集團、省沿海輸氣管道公司、省環保集團、金陵飯店集團等一批主責主業更加聚焦、核心功能更加突出的優勢企業迅速涌現,在重點領域“挑起大梁”。
在向改革最難處攻堅的同時,江蘇國企改革也瞄準國民經濟關鍵處挺進,把推動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列為首要任務:推動省屬企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項目化列入年度預算,并在全國率先組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省級母基金,規模達到500億元。作為基金背后的“操盤手”,高投集團從制度體系、管理團隊、基金運作等方面創新探索,以“耐心資本”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會清說,以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主業為抓手,積極盤活各類創新要素,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近年來,集團在關鍵科技領域投資數量和金額占比達到97%左右,為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貢獻創投智慧和國企力量。
“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企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統謀劃改革思路舉措,不斷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
省屬企業累計實現投資超8000億元,集中在基礎設施、能源資源、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切實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近十年來累計清理整合劣勢企業和低效無效投資1500余戶(項);196戶“僵尸企業”全部出清。省屬企業經理層成員全部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到2023年底,全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達到70家。在上一輪2020-2022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江蘇在地方國企改革階段性評估中連續三次獲評A級。截至2023年末,省、設區市國資委監管企業資產總額92863.9億元,較十年前增長231.8%。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員顧麗敏說,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這些年,江蘇始終在國企改革中走在全國前列,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破解制約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尤其是近年來推動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完善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體系、創建一流企業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激發了國企創新活力,在服務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筑牢經濟發展與安全底線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藝 龔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