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開啟了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全面深化改革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顯著標志,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
以百姓心為心,群眾觀點、群眾感受,最有說服力。無錫在新質生產力、生態文明建設、文化體制改革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績如何,一起來看看吧。
新質力量,托舉產業躍升
2023年
無錫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5萬億元;
重點產業集群實現規上營業收入1.99萬億元、其中超2000億元產業集群達6個,國家和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數量均為全省第一;
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達12453家、6325家,獲批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4家、企業技術中心113家、均創歷年新高,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升至3.38%。
執“綠”為筆,把生態答卷寫在藍天碧水間
無錫連續三年投入超100億元治太,關停3000余家化工企業,太湖一級保護區建成“無化區”,五年來全市單位GDP能耗下降17%。2023年,太湖無錫水域湖心區首次實現年度Ⅲ類水質,2007年以來首次全年未出現異常水體,生態環境部首次將太湖水質評為“良好”等級;
截至2023年底,無錫“碳普惠”平臺已累計溯源登記個人、企業減碳量6242噸,完成碳銷售預售2.4萬噸,減排資金規模超100萬元;
無錫發行全國首單轉型碳資產債券、全國首單綠色碳資產債券,落地全省首筆“環保擔”貸款業務、全省首筆國家庫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項目貸款。
以文興城,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指數”
無錫已形成8個文化產業重點領域,擁有18個省級以上掛牌文化產業園區、1000多家規上文化企業,共計4萬多家文化市場主體。2023年,無錫文化產業實現營收4000多億元,增加值達701億元,位居全省前列;
根據不完全數據統計,當前,無錫和數字經濟相關的文化企業已占文化規上企業近四成,全市共有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家,省重點文化科技企業32家:
無錫已先后落地近千個微短劇相關項目,已完成216部劇和50部海外小說作品的轉化,近兩年,累計招引相關企業近300家。
枝葉關情,精繡民生幸福景
截至2023年,無錫連續4年獲評中國最佳促進就業城市,連續4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市“三甲”醫院數擴至13家,市屬醫院實現“三甲”全覆蓋,共建成醫聯體27個;
建設全國首批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范區,國家級、省級示范校數量居全省第一,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立項校、培育校數量全省第一;
全面推進兒童友好示范項目建設,入選首批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建設全國首個為老醫養服務平臺,下發《無錫市“錫心香伴”惠老助餐行動方案(2024-2026年)》,全面優化老年助餐服務供給。
向“新”嬗變!鄉村振興綻放新活力
2023年,無錫特色農業機械化率達76.3%,居全省前列;
2023年,全市休閑農業綜合經營收入增至60億元,較2019年翻番。全市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126萬元,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3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46萬元,較2017年增長57.3%;
至2023年底,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
黨建領航,“紅梅花香”沁民心
無錫推進以黨建引領小區治理,不斷提升小區治理現代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深入實施黨建賦能鄉村振興20條舉措,成立全國縣域首個“鄉村振興·共富基金”,58個縣鄉黨委鄉村振興“書記項目”亮出實績;
圍繞“465”現代產業集群建設,無錫沿著產業鏈成立鏈上黨委,圍著產業集群成立工業軟件黨委、集成電路“芯”鏈聯盟,織密產業鏈黨建組織體系;
紅鏈陣地“煥新”計劃,對現有42個陣地進行功能優化,新建生物醫藥、電動車2個市級產業鏈黨群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