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組合拳”顯效發力,助推經濟穩舵前行 ——
加力加碼,政策暖意變發展暖流
“有了這筆優惠,我們更有信心向前干了!”“沒想到一臺廢舊冰箱還能抵這么多錢,太實惠了!”……行走江蘇大地,類似聲音不絕于耳。
回望過去半年,更多政策紅利加速釋放,支撐全省經濟加快恢復、持續向好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不斷累積,新質生產力不斷培育,江蘇經濟“穩”的基礎不斷夯實、“進”的力量持續積聚。
政策發力,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蘇鹽集團近日發布數據:上半年集團實現利潤總額4.89億元,主要經營指標達到預期,保持穩中有進態勢,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加強勁。
省屬企業發展穩中有進,正是江蘇經濟發展的縮影。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8%的較快增長,延續去年以來持續恢復向好的良好態勢,呈現出生產供給增勢良好、市場需求穩步恢復、轉型升級扎實推進、發展質效持續提升的特征。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政策疊加效應的逐步釋放。
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以28條“硬核”舉措護航經濟行穩致遠。近一年來,一系列實質性的細化措施陸續推出,助力江蘇經濟強健體魄、壯實筋骨。
今年7月初,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村白沙自然村50畝稻鱉共作試驗田里,早茬有機越光水稻已經抽出稻穗。放眼廣袤田野,處處充滿生機和希望。
今年2月,省委一號文件《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落實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緊扣“穩產、增收、四提升”三大關鍵詞,部署7個方面30條重點工作。
上半年,全省夏糧播種面積3738.2萬畝、同比增加17.4萬畝,平均單產382.7公斤/畝、增長4.5公斤/畝,總產286.1億斤、增加4.7億斤,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夏糧總產再創歷史新高。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經濟“壓艙石”。當前,全省正聚焦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產業鏈“1650”產業體系建設,實施八大行動,加快建設質量效益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強省。
工業挺起發展“脊梁”。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較上年全年加快1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支撐明顯,出口拉動作用增強,工業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政策加碼,活力更強干勁更足
“就它了,開票!”6月上旬,第十屆無錫太湖國際汽車展覽會現場人頭攢動,市民王先生將一輛開了十多年的大眾寶來通過以舊換新置換了某品牌新能源車。
“4天車展,17.68萬人次到場觀展,訂單數量6986臺、銷售總額11.9億元,實現人氣和銷售雙豐收。”車展主辦方一營銷經理興奮地介紹,訂單中有15%來自“以舊換新”。
今年5月,省商務廳等14部門發布《江蘇省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推動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和家裝廚衛“煥新”。
以舊換新,激活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今年以來,江蘇消費市場“熱力值”攀升,消費市場潛能加快釋放——上半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78.4億元,同比增長4.9%,限上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1%,新能源汽車上牌量41.88萬輛、同比增長40.42%。
“‘20條’出臺后,隨著政策的精準落實,我們更有干勁了!”無錫盛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永剛提到的“20條”,指的是年初江蘇印發的《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聚焦民營企業“最愁、最盼”提出4個方面20條具體舉措。
活力滿滿、韌性十足的民營經濟,是江蘇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的強力引擎。針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難點痛點,全省密集出臺政策,不斷增強民營經濟發展信心,持續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促進民營經濟做優做強。
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省發展改革委出臺《關于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招標投標競爭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意見》;今年3月,省發展改革委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民間投資支持不斷激發活力的通知》,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政策“及時雨”一直下,一組組數據無不透露著企業的發展信心:上半年,全省民間投資同比增長6.2%,民間投資行業領域不斷拓寬,民營企業進出口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4.7%,拉動全省進出口增速6.4個百分點。
“項目預計今年內全面建成投產運營,建設以來,各地在提升民營企業信貸增量、優化貸款審批流程、給予貸款貼息支持等方面不斷發力。”江蘇衛華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偉偉欣慰地說。
“流程優,服務好,效率高!”江蘇谷登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龔俊華告訴記者,只跑一趟,就將4張開工必備證件收入囊中,項目可以提前兩到三個月開工。
政策助力,產業發展向新提質
走步、托舉、調向、定位、安裝……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蘭園宿舍建設工地內,機械臂此起彼落,ALC墻板安裝機器人正將一塊塊曲面墻板進行安裝貼合。省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工作人員潘星成說,原先復雜的墻板安裝技術,現在只需一個機器人即可完成。
政策春風勁吹,產業發展向新提質,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成色”更足。
傳統產業“發新芽”——今年5月,《江蘇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提出以設備更新拉動產業煥新。
搶抓政策“窗口期”,江蘇海企化工倉儲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獲批港口12個老舊儲罐更新項目,年內擬投入2000萬元用于項目建設和設備更新;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車間設備日常更新的技術改造投資金額9000萬元左右……
截至6月底,全省工業領域設備更新15.7萬臺(套),報廢更新農機2.09萬臺(套),帶動農機設備投資20.2億元。
新興產業“長成林”——年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的實施方案》,旨在分集群、按梯次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產業體系。
上半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高技術制造業增長8.9%、數字產品核心制造業增長11.4%。
未來產業“深扎根”——江蘇聚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未來產業高地。去年11月,江蘇出臺《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構建“10+X”未來產業體系;今年2月,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加快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產業發展“5個100”行動方案(2024—2026年)》,在第三代半導體、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元宇宙等未來產業領域著力實施“5個100”行動,全省新動能持續培育壯大。
今年以來,江蘇持續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省級試點,推進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創建,先進計算、低空產業、人工智能、電動汽車、海工船舶等產業鏈發展迅猛。下一步,將深化產業科技創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突出抓好生產性服務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蟬鳴起,夏風颯。展望未來,隨著存量政策與增量政策疊加發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江蘇經濟將繼續回升向好、長期向好。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許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