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政府的一句承諾,我們項目才得以提前上馬。”近日,在揚州市江都高新區納力新材料二期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車輛穿梭、機器轟鳴,項目安環負責人毛駿看著眼前的繁忙景象感慨道。
納力新材料鋰電池新型復合銅箔鋁箔集流體項目,是揚州市級重大項目,一期已建成投運,總投資112億元的二期正在抓緊建設。
毛駿口中的“承諾”,指的是揚州新出臺的重大項目環評承諾制審批。今年,納力新材料在上馬新項目時,遇到了園區“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缺口”難題。恰好市里出臺《揚州市生態環境系統服務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實施重大項目環評承諾制審批。經向江都區政府和市生態環境局申請,7月19日,納力新材料二期項目作為揚州首個環評承諾制重大項目成功獲批,保證了項目“早開工”“快開工”,為企業搶抓市場贏得了先機。
“一句小小承諾,讓重大項目大大提速。”揚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污染物排放指標是項目環評的前置條件,如果按正常程序排隊等指標,可能項目進度就要延緩好幾個月。有了當地政府的承諾背書,環境友好型重大項目可先期開工建設,為項目落地、投產達效贏得了寶貴時間。
如何承諾?什么樣的項目才具備承諾條件?記者了解到,為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揚州試點對工藝裝備、污染物排放水平達到國際一流、國內先進的市級及以上重大項目,在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完成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的前提下,由項目所在地的縣(市、區)政府、功能區管委會承諾兌現排污總量指標來源,實施項目環評承諾制審批,保障優質重大項目落地。
在政府承諾的背后,不僅要確保區域環境質量日益向好,更要千方百計淘汰落后產能、取締落后工藝,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等實施清潔化生產、減少污染物排放,從而為“承諾項目”騰出總量指標,保證重大項目引得來、落得下、發展好。
大項目有大承諾,小項目也有小承諾。
日前,位于生態科技新城的揚州鑫泉印刷有限公司、揚州市烹達塑料廠,分別申報印刷業和塑料制品業項目,通過告知承諾制審批,均在當天拿到了環評批復。據悉,揚州出臺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告知承諾制”,對環境影響較輕的23個大類45個小類項目,實行告知承諾制。上述企業經辦人員介紹,按照常規辦理需要30日才能完成的審批手續,采用告知承諾制,一天之內就可完成。
揚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承諾制實行“寬進嚴管”,調低了準入門檻,提升了行政審批效能,把力量集中在事中事后的監督檢查上。與之相配套的是,環境部門正通過信用監管、分級分類執法,讓生態環境守信守法者辦事更便利,失信違法者寸步難行,讓污染無所遁形。目前,揚州已將359家環保守法模范企業納入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
“未來的生態環境工作一方面要做好保護,守住綠水青山,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另一方面要做優服務,通過類似環評承諾制的改革和探索,釋放更多市場活力,為發展賦能。”上述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