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清澈的愛】穿越時空遇見你——“碳”路向前 點“靚”中國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低碳發展,這是潮流趨勢,順之者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強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走出了一條全新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之路。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高質量發展模式,讓每一位中國人從中受益。


2024年9月4日,江蘇省連云港田灣核電站七、八號機組的建設正如火如荼。一眼望去,高大的反應堆廠房已完成外殼澆筑,巍峨聳立。工地上,工程機械轟鳴,運輸車輛穿梭,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繁忙而有序的建設畫卷。



田灣核電站是中俄核能合作經典項目,總共規劃了八臺機組,前六臺機組已經建成投產,2021年5月19日,中俄兩國元首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共同見證了七、八號機組的開工儀式。

七號和八號機組建成后,田灣核電站的總裝機超900萬千瓦,相當于半個三峽水電站的規模,每年可發電700億度,將成為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

在觀景臺,李偉眺望著眼前拔地而起的機組廠房,心潮澎湃。他今年38歲,現任田灣核電站運行四處處長。工作16年,他親眼看到了清潔電能越來越“產能自由”的時代之變。

李偉是四川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家里才通電,當時的電器也就幾個燈泡,卻還經常停電。從當初電力嚴重緊缺到如今追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這一路是怎么走來的呢?

通過一場時空之旅,李偉來到了鎮江諫壁發電廠——這座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全國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位于江蘇鎮江的諫壁發電廠是我國特大型火力發電廠,有六十多年的發展史。

在諫壁發電廠廠史館,李偉看到了一張老照片,照片中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諫壁發電廠30萬千瓦機組的老機房,兩位年輕人正在做機組維護。



年輕的范新軍(右)對機組進行測量記錄

廠史館工作人員介紹,照片右邊年輕人是諫壁發電廠有名的“拼命三郎”,叫范新軍。他特別能吃苦耐勞,曾被評為市級勞動模范。不過,他已經在五年前從廠工會主席任上退休了。

李偉對范新軍這位“老火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已經65歲的老人站到李偉面前時,略顯滄桑的臉上依然有一股37年前的朝氣。

“我們當時的口號就是:爭分奪秒趕進度,鉚足干勁抓生產!那段時期,我們諫壁電廠一年的發電量占了全省三分之一。”當年火熱的工作場景,范新軍仍然歷歷在目。

范新軍1959年出生,1981年被分配到諫壁發電廠。由于電力緊缺,當年火電廠首要目標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多發電,少停電。“當時全國到處鬧電荒,老機組性能又不穩定,為了保生產,廠里提出來‘以廠為家,24小時待命’。

范新軍的老家在泰州農村,上世紀七十年代才通上電。每年夏天農忙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排隊到生產隊脫麥。“一個生產隊只有一臺脫粒機,經常好不容易輪到我們家,突然就停電了。”范新軍告訴李偉,六月份天氣變化無常,麥子容易發霉,如果不能及時脫粒曬干,既交不了公糧又吃不上口糧。所以他對停電一直“懷恨”在心。“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停了呢!”

到電廠工作后,范新軍總算明白了為什么家里總是停電。“老機組性能不穩,經常出故障,一有故障就要停機檢修。”對停電有多“恨”,范新軍做機組維護就有多拼。“當時開關閥門、設備的啟動都全靠手動,很費力,常常扳一個大閥門就要十幾分鐘,累得要虛脫。”這種干工作如拼命三郎的“釘釘子精神”,讓他在2015年獲得了“鎮江市勞動模范”的稱號。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為了緩解電力緊張的矛盾,鎮江諫壁發電廠一口氣新上了4臺30萬千瓦的機組,到1987年,這4臺機組已經全部建成投產,諫壁發電廠總裝機量達到162.5萬千瓦,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1987年諫壁發電廠30萬千瓦機組投產剪彩

“范老,30萬千瓦機組投產應該是你們廠的高光時刻了吧?”李偉問道。

“是的,這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年發電量達到了100億度,100億度電,現在算不了什么,當時可是個不小的數字,已經達到約全省三分之一。”范新軍指著墻上那張1987年30萬千瓦機組竣工照說道。



諫壁發電廠30萬千瓦機組

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各類家用電器快速進入家庭,范新軍回憶道:“我家第一臺冰箱、第一臺空調、第一臺彩電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買的。”為了緩解電力供應矛盾,江蘇各地新上了不少火電項目,隨之而來的環保壓力也日漸增加。“那個時候人們對火電廠最深的印象,一天到晚濃煙滾滾。”

聊到這里,李偉下意識地看了看諫壁發電廠的煙囪。“現在排出的是白煙?”



范新軍說:“嚴格來講,現在排放的不能叫煙,現在有先進的脫硫脫硝和除塵技術,經過處理之后,現在煙囪里排出的幾乎全部是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已經不是原來的煙塵了。

進入新時代,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成為時代必然趨勢。“不僅要發電,更要發綠色清潔的電”。2012年,通過“上大壓小”,諫壁發電廠新上的兩臺百萬千瓦機組成功并網發電,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的老機組至此全部淘汰。

發一度電耗煤由440克降到現在275克左右。像去年151億度電,相當于減少了超過430萬噸的CO?排放。在全國同類機組中,我們是‘遙遙領先’。”范新軍介紹。



諫壁發電廠百萬千瓦機組

除了“上大壓小”外,諫壁發電廠還實施了“一攬子”減碳措施:六期綜合升級改造、風煙系統風煙道優化、預熱器換熱元件更型等節能技改項目近50項。

“2024年我們實施了建廠以來最大的系統性創新項目,對14號機組進行了‘百萬千瓦機組寬負荷快速靈活調峰’改造,節能效果大幅提升,是全國首例。”諫壁發電廠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桂生說道。

近十年來,諫壁發電廠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 ,CO?排放量從1835萬噸降至1251.7萬噸。火電也因此變得更綠色。



中國作為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解決電力能源需求不斷擴大和完成國家“雙碳計劃”之間的矛盾,就需要更多的非化石電能。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這些“零碳”排放的清潔能源,對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李偉工作所在的連云港田灣核電站,顯然承擔著重大的時代使命。參觀過諫壁發電廠的李偉邀請范新軍去他工作的地方看一看,感受當下中國電力人的“碳”路之旅。



七、八號機組開工建設至今已有三年,預計分別在2026年和2027年投放商運。七號機組現在已經進入內部設備安裝進程,李偉告訴范新軍,七、八號機組采用俄羅斯先進的VVER-1200三代核電機組,應對嚴重事故和超設計基準事故的能力都大大增強,而且單機容量也由一號機組的108.6萬千瓦增加到了126.5萬千瓦。



李偉還肩負著七、八號機組的操縱員培訓和文件準備工作。

如果說安全是核電生命線,那么核電廠操縱員就是守護核安全最重要的一道屏障。操縱員的培訓耗時長、課程多、要求嚴,行業內將其稱為“黃金人”。這是因為多年前,國內還沒有自主培養操縱員的能力,操縱員的培訓只能到國外,代價差不多相當于成人體重的黃金價格。

李偉告訴范新軍,他自己也是在國內成長起來的操縱員,培訓時間前后長達七年,學習了五十多門課程,最后考試的時間就有一個半月。“教材摞起來跟我一樣高。”

為了能保證機組投產時操縱員能合格上崗,核電站同步建設了一座與未來機組主控室1:1的模擬主控室,專供操縱員培訓學習。七、八號機組未來的操縱員將全部實現在國內培養。



在保安全的基礎上,還要促生產。為了讓機組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核電站每隔一段時期就要組織一次大修,在為核電機組換料加“鈾”的同時,開展設備維護和保養。但大修同時也就意味著機組停產,因此大修對產量影響很大。



讓大修更科學、更高效,機組發起電來才能更“賣力”。多年來,田灣核電站不斷探索優化大修方案,大幅提升了機組生產能力。李偉告訴范新軍:“08年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年開展一次大修,一次大修在四五十天左右。現在已經延長到一年半開展一次,基本一般的大修控制在一個月就能搞定。這樣每臺機組每一年就能多發電四五億度。

田灣核電站首臺機組于1999年開工建設,到目前為止,共有六臺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去年一年的發電量超過500億度”。聽到這個數字,范老驚嘆不已:“30多年前我們發100億度電都要使出吃奶的勁!”

到目前為止,田灣核電站已累計生產清潔電能超過4400億度,可供全國城鄉居民使用3.8個月,相當于減少了3.49億噸CO?排放。

而將來8臺機組全部投產以后,每年可以生產700億度清潔電能,相當于減少CO?排放5740萬噸。另外,江蘇核電正穩步推進蒸汽供能、海水淡化、核能制氫、灘涂光伏、抽水蓄能等清潔能源項目。江蘇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連海告訴范老:“全面建成后田灣核電站將成為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超過1200萬千瓦。”


圖片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電能的裝機容量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從2012年-2023年,我國水核風光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從22.0%提高到了34.6%;截至2024年7月: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1億千瓦,其中清潔電能裝機超過一半,達到16.98億千瓦。



國網江蘇電力發展策劃部統計分析處處長高騫認為,這充分表明,我國電力能源的綠色、低碳化轉型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高質量發展之路一路走來綠意愈濃。



綠色低碳 美好生活

穿越時空 點“靚”中國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