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信心滿滿走出北京人民大會堂。 記者 吳勝 萬程鵬 攝
春風勁吹,新潮奔涌。全國兩會勝利閉幕,與會江蘇代表委員滿懷信心、鼓足干勁,陸續踏上返程,奔赴各自工作崗位。
剛剛閉幕的盛會,代表委員既是歷史的參與者、見證者,也是未來的創造者。大家表示,將帶著感恩奮進的決心和信心,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施工圖”“任務書”,扎扎實實抓好落實,不負總書記的關心關懷和殷切期望,以挑大梁的實際成效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
從去年全國兩會強調“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到今年全國兩會進一步強調江蘇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總書記的要求既一以貫之,又與時俱進,為江蘇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明確了“路線圖”。
“給我們講講你的兩會見聞吧。”3月11日剛回到工作崗位,不少團隊同事就向全國政協委員、中船集團七〇二所研究員胡震詢問請教。“深海科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有一個共同信念,就是加快推進深海裝備向未來產業的轉化,我們將繼續推進深海采礦、深海感知探測技術的研發,以及創新成果向產業轉化,助力海洋強國建設。”胡震說。
走好創新之路,勇立時代潮頭。全國人大代表,徐工機械總工程師、副總裁單增海說,將和研發團隊重點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新賽道突破超車;圍繞主動變革發力,扎實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持續提升數字化能力;圍繞發展國際化發力,重點突破國際高端市場和高端客戶。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科技型企業的“掌舵者”們深感使命在肩。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通富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石磊計劃,迅速組織來自生產一線的干部員工認真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堅決落實兩會部署的各項任務凝心聚力,“我們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爭取把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工商聯主席、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表示,將加大在專業空氣環境、可再生能源利用領域的投入,為市場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推動健全標準體系、優化產業布局,努力突破技術瓶頸。
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
當前,新一輪改革進入深水區,難啃的硬骨頭更多;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我國對外開放面臨多重考驗,更需要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勇氣和決心。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江蘇高質量發展錨定了新坐標,也給新能源企業指明前進方向。”全國政協委員,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邵丹薇表示,近年來,公司與多家全球500強企業建立穩固合作關系,業務范圍從江蘇輻射至全國和海外多個地區,“接下來,我們還將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主動參與國際能源標準制定,推動中國新能源技術‘走出去’,在開拓國際合作空間的基礎上增強企業競爭力。”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這些改革要求,與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吳德沛的工作息息相關,“回到工作崗位后,要圍繞醫療價值導向的定價機制、構建動態醫保協同機制、深化醫療服務體系改革等方面謀劃工作,更好履職盡責。”
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也讓企業家倍感振奮、格外期待。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昆侖互聯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懷平期盼,在更加法治化的市場環境加持下,在更加完備的市場機制調配下,形成良性競爭環境,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濟萍對“擴大制度型開放,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充滿期待,“接下來,中天科技將通過多種合作方式,持續開拓海外市場,不斷提升‘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
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
代表委員深刻認識到,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本身就是必須堅決落實的“國之大者”,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
“我們將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發展戰略中主動作為、協同聯動。”全國人大代表,鹽城市大豐區委副書記、區長戴勇說,大豐區將主動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扎實推進規劃、產業、開放、科創、金融、機制“六大協同”,發揮上海農場“飛地”橋梁紐帶作用,深化與上海光明集團、臨港集團全面合作。積極參與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分工協作,全力支持滬蘇、常鹽、蘇鹽等共建園區高質量發展,持之以恒做好溢出承接、產業配套、成果轉化文章。
共建“一帶一路”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選擇,也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我們要把握國家戰略需要,更加主動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以交匯點建設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全國人大代表,省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省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孫軼表示,江蘇將依托與共建國家的友城合作,前瞻性優化對外交往布局,擴大國際“朋友圈”。今年將加強平臺載體建設,積極探索成立海外“江蘇中心”,服務企業出海,推動標志性項目落地。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總書記對于堅守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要求,指向明確、寓意深刻,我牢記在心。”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小麥研究室主任高德榮說,身為農業科技工作者,他深知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一粒良種”是端牢飯碗的底氣所在。高德榮表示,回到崗位后,將著力培育產量更高、品質更好的突破性品種,帶領科研團隊成員以及廣大種植戶主攻大面積單產和品質提升,為國家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任務貢獻力量,確保糧食穩產豐產。
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近年來,我省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城鄉收入比逐步縮小,區域發展更趨均衡,促進共同富裕有了較為扎實的基礎,但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新期待,還要繼續用心用情用力、久久為功。
“一老一小”牽動千家萬戶,是共同富裕最暖心的底色。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更加堅定了全國人大代表,連云港市海州區新海街道海連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肖娜深耕一線、傾力為民的決心。“我們將充分發揮社區干部和志愿服務人員作用,提高社區養老服務的基礎保障能力,打造‘教樂康養’社區養老綜合體。”與此同時,她也將持續推進兒童友好社區建設,策劃更多優質服務供給,讓孩子們在充滿愛與活力的兒童友好空間茁壯成長。
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閃耀在街頭巷尾的萬家燈火里,也流淌在萬物拔節生長的韻律中。“希望盡我所能,培育更多復合型職業農民,幫助返鄉創業的年輕人盡快落地生根。”回到家鄉后,全國人大代表、鹽城市建湖縣高作鎮陳甲村黨總支書記魯曼將繼續推進農村職業教育,通過“技術+平臺+人才”的協同模式,帶動特色產業與產品走出去。“我們會精耕細作做好‘土特產’文章,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直播電商等產業,努力走出一條以產興村、以產富民的共同富裕之路。”魯曼說。
經濟大省挑大梁,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我將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帶領村‘兩委’班子積極探索黨建引領融合發展路徑。”全國人大代表、靖江市新橋鎮德勝中心村黨委書記楊恒俊說,將著力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治理體系、深化作風建設,依托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成立科技服務隊,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積極引進田園音樂節、蔬菜采摘體驗等產業融合項目,以黨建引領鄉村發展。
(參與采寫:楊頻萍 柏麗娟 王夢然 付奇 張宣 林元沁 安瑩 何玥頤 喻婷 苑青青 樊玉立 童棹凡 顧敏 統稿: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