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蘇將更大力度推進交通重大項目建設,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300億元,確保完成‘十四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萬億元的目標。”在今年召開的江蘇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江蘇交通部門吹響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沖鋒號”。
1萬億元是個什么概念?“十三五”時期,江蘇公鐵水空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6293億元,與之相比,“十四五”交通投資增加了3700多億元,翻了近1.6倍。
5年間,1萬億真金白銀的投入帶來的是可觀可感的變化,伴隨著交通固定資產投入與日俱增,一項項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拔地而起,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大幅增長,往來車輛川流不息,交通運輸脈動愈加強。
一
實現交通強省目標,鐵路從來都是“主戰場”。
新時代以來,江蘇鐵路事業發展突飛猛進,尤其是“十四五”以來,“軌道上的江蘇”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先后建成通車多條高鐵,并陸續開工一批重大高鐵項目——
2021年2月8日,連徐高鐵開通運營,連徐之間1小時可達。連徐高鐵通車后,與連淮揚鎮鐵路、徐宿淮鹽鐵路形成“鐵三角”,全省高鐵連環成網。
2023年9月28日,滬寧沿江高速鐵路開通運營,進一步拉近沿線的句容、金壇、武進、江陰、張家港、常熟等全國百強名縣與上海、南京的時空距離。
2024年12月26日,滬蘇湖高鐵開通運營。作為目前長三角唯一一條跨越江浙滬兩省一市的管內高速鐵路,上海、蘇州、湖州三座城市間形成了一條350公里時速的高鐵“橫直”通道,對于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具有重要意義。
回眸“十三五”時期,江蘇全省鐵路建成總里程達到4204公里,其中高鐵2215公里,設區市全部通動車,12個設區市通高鐵,7個設區市開通或在建城市軌道交通。
看如今(截至2024年底),江蘇鐵路運營總里程4731公里,較2017年底增長69.5%。高速鐵路發展迅猛,高鐵運營總里程達到2594公里,是2017年底的三倍,已建在建高鐵覆蓋區域內所有設區市。預計到2025年底“軌道上的江蘇”將基本建成。
當前,江蘇鐵路建設如火如荼,南京北站樞紐工程開工建設,鹽泰錫常宜鐵路開工建設。待北沿江、通蘇嘉甬、寧淮、滬通二期、上元門過江通道、濰宿、鹽宜這7個在建高鐵項目建成通車后,全省高鐵運營里程將突破3600公里。
從淮安到南京1小時直達,早上揚州吃早茶晚上徐州擼燒烤……隨著高鐵的飛速發展,“千里江陵一日還”已不再是詩人的浪漫想象,而是人們日常出行的真實寫照。從普速列車到“和諧號”,再到“復興號”,速度變快,效率提高,當高鐵軌道如絲線般織就發展經緯,“軌道上的江蘇” 正加速駛來,讓“高鐵心臟”躍動出澎湃節拍。
二
同樣,對于老百姓來說,感知變化最大的是腳下的路。
不管是高速路、國省道,還是家門口的農村路,路的變遷見證了人們的成長,也見證了城鄉翻天覆地的發展和變化。
“十三五”期間,江蘇完成普通國省道建設2094公里,全省公路總里程已達15.99萬公里,普通國省道一級公路占比全國最高。在全國率先實現行政村通雙車道四級公路全覆蓋。
錨定“十四五”奮斗目標,《江蘇省“十四五”公路發展規劃》賦予了更加細致的規劃——90%的縣城實現30分鐘到達高鐵站,95%的鄉鎮(街道、園區)實現30分鐘上高速;規劃發展村莊、農村重要經濟節點等級公路覆蓋率基本達到100%;鄉鎮至普通國省道、行政村至縣道、自然村至等級公路平均時間分別達到 15 分鐘、10 分鐘、5 分鐘。
截至目前,《規劃》明確的各項“公路指標”均已超額完成,一張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經濟高效、有國際競爭力的公路網已經織就,為服務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著堅實有力的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在道路發展中,江蘇“四好農村路”建設尤為突出。
“十四五”以來,江蘇全省“四好農村路”累計完成投資470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1281公里,完成橋梁改造3492座、安全生命防護工程45439公里。目前,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4萬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占比19.2%,列各省區第一,全省規劃發展村莊、特色田園鄉村、重要產業、物流、旅游等節點全部實現通等級公路。
如今,江蘇的阡陌交通變成了康莊大道,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串起了一戶戶農家,連起了一個個鄉村,一張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村組為網點的交通網絡在江蘇大地上不斷延展。
三
相較于其他省份,跨江城市眾多是江蘇的顯著特征之一。
在江蘇,433公里長江橫穿東西,串聯起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8個地級市。一江清水既是沿江城市橫向之間的黃金帶,也一度成了南北之間的阻隔帶。
著力補齊過江通道建設短板,推動跨江融合,南北共興。
近年來,江蘇按下過江通道建設“加速鍵”,目前全省過江通道建成19座,在建10座。
就在今年年初,連接南京、揚州的過江通道——寧揚長江大橋(龍潭大橋)正式通車。這是江蘇第19座,也是南京第12座過江通道。
寧揚長江大橋建成后,南京龍潭至揚州儀征實現5分鐘過江,不僅有效分解南京主城區的過境交通,還將祿口機場的輻射范圍與龍潭港的物流影響力擴大至蘇中腹部區域。揚州儀征的貨物運輸至南京龍潭港,將從過去的60分鐘縮短到20分鐘,從揚州市區到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路程縮短到1小時左右。
再看常泰長江大橋,2019年10月,常泰長江大橋全面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年中建成。通車后,常州和泰州之間的通行時間由現在的1小時20分鐘縮短為20多分鐘。
不僅于此,潤揚長江大橋(揚州—鎮江),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蘇州—南通)……長江之上,一座座雄偉的大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從“大江兩岸”到“大橋兩端”,以“跨越”實現“聯通”,2025年底,江蘇將基本實現隔江相望的縣(市)均有過江通道聯通。
四通八達的鐵路網,便捷高效的公路網,不斷加密的過江通道,連點成線、織線成網。從跨江通道打破地理阻隔,到高鐵網絡重塑時空格局,再到農村公路激活縣域經濟,江蘇以交通先行打通發展“任督二脈”,讓每一寸土地都澎湃著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搏。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孫秦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