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時分,南京城內喧囂漸遠。當大多數人都已進入夢鄉時,有一群人,還在默默守護著這個城市的每一寸日常。
零點,定淮門長江隧道迎來“休眠時刻”。劉凱等10余名隧道養護工準點踏入定淮門線開始例行巡檢。路面清掃、邊溝清理、檢查各類設備,這群“隧道醫生”用一個又一個的不眠之夜,保障連接大江南北的交通要道,為無數過往車輛保駕護航;
4月26日00:00,南京交通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的十余名“隧道醫生”進入長江隧道定淮門線,開啟隧道巡檢、養護工作。邵丹攝
凌晨2點,動車檢修庫內燈火通明。楊永帥等地勤機械師完成了對配屬動車組的檢修維護,讓 “復興號”“和諧號”能以“滿血復活”的狀態迎接清晨第一班旅客;
4月25日晚,南京動車段南京南動車運用所檢修庫,地勤機械師準時上崗。通訊員管元杰 趙亞玲攝
凌晨3點,新莊立交地面環島。20多位工人忙完了路面瀝青攤鋪。星夜施工對他們而言是家常便飯,為的是最大程度減少對日常交通的影響;
4月24日晚,南京新莊地面環島交通微改造工程施工現場,玄武城建集團現場負責人帶領近20位工人開啟晚間瀝青攤鋪。為不影響白天通行,他們追月施工,盡顯蓬勃干勁。張筠攝
凌晨5點,江寧老年醫院項目施工現場。方建新與百余位工友迎著晨曦,開啟作業。工具與建材碰撞出鏗鏘節奏,仿佛喚醒城市活力的聲聲鬧鈴。工人們的身影與拔地而起的建筑交織,共同勾勒出城市建設的生動圖景。
4月25日清晨,中建安裝的建筑工人們在鋼筋叢林間開啟一天的工作。萬程鵬攝
清晨6點,中勝地鐵站。共享單車調度員侯峰與同事忙著搬運車輛。調度車上,單車很快被堆疊成一座小山。“最忙時,我一天要調度三四百輛單車。”每天早晚高峰的潮汐調度以及午休時的用車保障,滿足了市民日常的通勤需求。
4月23日,滴滴青桔單車的運維人員對共享單車進行調配,保障市民“最后一公里”的便捷出行。蔣文超攝
彼時,京東快遞建鄴營業部迎來當日第一輛貨車。小哥張劍打開傳送帶開關,招呼大伙兒依次分揀,不到20分鐘,一整車包裹就被分門別類整理好,等待著與主人的“相遇”。
4月24日,工作中的京東快遞建鄴營業部的快遞員們開心合影。他們說,第一次拍這樣的合影,這讓勞動更有意義!劉莉攝
上午8時許,中山碼頭等處路面已整潔如新。收拾好掃帚、簸箕等工具,早班的環衛工人相互招呼著去吃早餐,橙紅色的工裝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溫暖。而鼓樓區南通路小區內,一群來自安徽滁州的綠化養護工人,也在路邊小憩。每天天麻麻亮,她們就帶著做好的飯菜,乘坐大巴趕到南京,在晨曦中開啟一天的勞作。
4月29日6點多,環衛工人在南京中山碼頭整裝集結,奔赴各自領域,為城市“梳妝打扮”。吳俊 范俊彥攝
4月21日,南京市鼓樓區南通路小區內,負責小區綠化的工人們吃飯小憩。吳俊攝
4月25日,南京銀城君頤東方國際康養社區,由醫護人員、護理員、營養師等組成的服務團隊集體亮相。范俊彥攝
……
你容易忽視的,是他們堅守的。正是無數的他們,用勤勞、奉獻與擔當,讓我們的城市,在每一個清晨,都能以煥然一新的最美姿態從容醒來。
這個勞動節,我們用光影與敬意聚焦“城市喚醒人”:與他們同行,為他們拍攝群像,讓更多保障城市正常運轉的基層勞動者“被看見”。而我們,也被他們身上的質樸、樂觀、堅韌的奮斗精神深深打動。
平凡亦是光,致敬所有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