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地評線】荔枝網評:耕海牧漁,讓“藍色糧倉”日益豐盈

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自然資源部發布2025年一季度海洋經濟發展數據顯示,我國海洋食物、水資源供給基礎進一步夯實,“藍色糧倉”建設持續推進。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國海洋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4.5%,其中海水養殖產量同比增長5.7%,海水養殖穩產保供作用持續顯現。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海洋孕育生命、聯通世界,是自然資源的寶庫。我國海洋生物種類繁多,海洋水產品資源豐富,加之居民對海水產品的需求剛性增加,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堅持耕海牧漁,大力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已經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內容。

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我國堅持藏糧于技,著力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從深遠海養殖裝備“經海七號”、三文魚陸基循環水養殖成功出魚,到自主研發的“富發1號”大黃魚新品種獲得國家新品種認定、自主培育的凡納濱對蝦“海茂1號”“海興農3號”水產新品種打破國外種源壟斷,再到海參擁有大型“種子銀行”,大黃魚住進“精裝房”……我國漁業種質“芯片”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優質、安全水產品送上百姓餐桌,推動遼闊海洋加快變成更加堅實的“藍色糧倉”。

“藍色糧倉”的高質高效發展,離不開新質生產力的加持。近年來,我國結合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需要,廣泛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不斷提升海洋漁業生產全流程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深遠海養殖工船“湛江灣1號”在江蘇南通下水,風漁融合深遠海網箱養殖平臺“伏羲一號”完成中國船級社入級檢驗,自主研發的萬噸級南極磷蝦船“福遠漁9199”號從福建啟航前往南極開展作業,海水加熱、海水預處理以及產水凈化系統等整體工程完成超80%……依靠科技力量,我國海洋漁業日益走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不斷賦能“藍色糧倉”建設提檔升級。

“耕海”萬頃,更要“養海”萬年。海洋牧場是幾代人辛勤耕耘的結晶,尤需維護好這來之不易的成果,推動“藍色糧倉”建設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我國始終堅持“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先后3次修正和1次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制修訂7部行政法規、10余項部門規章,率先提出并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大約15萬平方公里,推動海洋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探索出“廈門實踐”這個美麗中國建設、人海和諧的典范,浙江省“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新模式獲得了聯合國“地球衛士獎”。系列實踐探索,進一步筑牢了海洋生態保護防線,更好地守護了“藍色糧倉”。

海洋,是“藍色糧倉”、豐茂牧場。堅持大食物觀,讓開發海洋與保護海洋相輔相成,建好海上“藍色糧倉”和海上“綠水青山”,真正做到善待之、善用之,我國的“藍色糧倉”必將更加豐盈,“海洋牧歌”必將更加嘹亮。(艾佩韋)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