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周軍
一個個“蘇企”,近日借助廣交會等合作平臺,打開世界市場大門。南京一科技公司行動自如的“智能割草機器人”“泳池清潔機器人”精彩亮相,這些“黑科技”讓南美、東南亞客戶眼前一亮;有的江蘇參展企業還通過3D產品演示直播,吸引超百家海外采購商在線洽談……當前,國際經貿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外貿型企業在壓力之下如何應變、抵御沖擊?性格外向的“蘇企”探索新路,走好腳下路,給出自己的答案。
點燃創新引擎,讓“出海”動力更強勁。不論是賣服務,還是賣產品,滿含“新意”、質優價廉、買得值得是吸引市場關鍵。在前不久舉行的廣交會上,1400余家“蘇企”組團“出征”,在家紡、文具、健康休閑、時尚、玩具及孕嬰童等行業展現創新特長,以“小”博大,帶回了滿滿的海外市場訂單。“蘇企”訂單不減,創新打法破局全球市場,為外貿曲線上揚增添強勁動力源,也進一步增強長三角地區在中國外貿的“壓艙石”作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4萬億元,同比增速繼續上行至2.4%。數據中充盈著創新動能。細分領域看,高技術產品增勢強,占出口比重近兩成。向“高”攀登的步伐加快,企業應當增強信心、乘勢而上,在逐浪海外的同時,積極探索新領域,強練內功,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追求,高揚外貿風帆,闖出一片新天地。
發揮政府“有為之手”,讓出海路子更寬廣。出海的路子,既要靠企業自己闖,也要靠政府牽線搭橋,攜手開拓。江蘇外貿表現突出,從今年來外貿實現平穩開局,到對東盟貿易快速增長,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高位運行,一個個增長數據的背后,離不開政府的積極搭臺開路。江蘇昆山高新區成立6個工作小組,密切關注企業需求和困難,“保姆式”服務讓外貿企業更加安心闖市場;常州創新推出300多場促消費活動,推動國際標準打造產品,本土思維開拓市場,做強“平臺+場景”立體化服務網絡, 按下內外貿一體化加速鍵……政府發揮自身優勢,從政策到平臺,再到海外“朋友圈”開拓,一招一式旨在更好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支撐。中國企業“出海闖天涯”,從來不是孤軍作戰。各地當積極出臺促外貿穩增長的相關政策,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加大進出口信貸支持,培育本土出海品牌,促進綠色貿易、邊民互市貿易、保稅維修創新發展等,讓外貿場景更豐富、更多元。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是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樞紐,其發展態勢備受關注。必須看到,我國外貿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穩外貿作出部署。應對困難挑戰,外貿主體既要抱團取暖,更要進一步練好內功,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加強技術創新,厚植產品的含金量,以高附加值吸引市場,贏得未來。民營企業是外貿的主力軍。仍需加大對民企的支持力度,助其在關鍵領域、智能場景、前沿領域等方面大膽闖、勇敢追,引領時代潮流,培育形成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