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5月21日迎來小滿節氣,據農情數據顯示,江蘇小麥陸續開鐮,一年一度的“三夏”大忙拉開帷幕。同時,全省各地高質育秧、農機檢修、農資準備等各項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又是一年豐收季,麥浪滾滾穗飄香。宿遷泗陽73.8萬畝小麥進入了集中收獲期。在泗陽縣高渡鎮瑞軍家庭農場的千畝麥田里,聯合收割機正開足馬力作業,一株株小麥顆粒飽滿,預示著又一個豐收年的到來。農機手唐為秋表示:“現在大忙季節,我們一般早上七點鐘就開始收割麥子,一直收割到晚上八九點,每天收一百多畝地,看到老百姓大豐收,我們農機手也非常高興。”
去冬今春,江蘇多地遭遇氣象干旱。今年,泗陽縣通過推廣優良品種、強化田間管理、開展單產提升行動等一系列舉措,全縣小麥預計平均畝產達到456.3公斤,總產量達到33.7萬噸,實現單產、總產的“雙增長”。
周瑞軍表示,從播種、田間管理到抗旱保糧,小麥田間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農技人員的心血和汗水:“我今年種了1500畝小麥,主要種三個品種,淮麥33、江麥186、徐麥100,這三個品種,產量高,抗病能力強,加上農技人員技術指導服務,好的田塊畝產在一千三四百斤。”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隨著夏收啟動,夏種也將緊隨其后。
在鎮江丹陽陵口鎮青禾家庭農場倉庫里,負責人湯磊和工人正忙著定量分裝水稻種子。他告訴記者,為培育好壯秧,今年農場8000斤稻種將全部進行浸種處理。湯磊表示:“我這個浸種箱是恒溫恒氧的,它能夠保證種子破口比較整齊,同時加入了浸種藥劑,到時候能保證在秧盤里出苗齊。”
為了確保大面積開鐮后的三夏農事順利進行,連日來,句容市農業農村局通過組建農機服務隊、設立跨區作業綠色通道、開辟農機加油專站等系列舉措,為小麥收割筑牢機械化保障。在春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機服務志愿者正忙著對各類農機進行檢修、調試。
公司負責人夏洪宇介紹,為提高農機性能迭代更新,滿足不同種植戶的使用需求,他新增了幾臺具有AI功能的農業設備:“AI它能自動將田間的蟲情、病情以及土壤的墑情進行判定,尤其一些新農人,本身的農業基礎知識可能不是那么強,通過AI的話能夠對他們農事情況進行更加精準地判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記者 | 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