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16時許,新加坡籍“卡斯特波特”輪在如東邊檢站民警的監護下緩緩駛離如東洋口港通用碼頭,開啟遠航征途。這是該站今年“護航出海”的第13艘新造船。
從貨物貿易港到服務貿易港,面對新造船“借港出海”這一新業務領域,去年以來,如東邊檢站聚焦服務職能提升,以調查研究破題、以黨建聯建聚力、以精準服務增效,構建起保障異地新造船出口的全鏈條運轉體系,助力洋口港逐漸發展成為長三角地區新造船出海的重要樞紐,為“中國制造”借港出海開辟出一條高效安全的新通道。
深扎調研之根,在問需于企中破解通關堵點
“碼頭設計年通過能力200萬噸,可常年泊位閑置率高達80%,這可如何是好?”去年11月,在洋口港通用碼頭即將臨開的關鍵節點,碼頭企業負責人卻愁眉不展。
企業的困境引起如東邊檢站的高度重視。該站結合長三角地區海工企業需求,聯合駐地黨委政府積極牽線搭橋長江沿岸新造船出口轉移承接業務,為碼頭企業清晰繪制出異地新造船借港出口這一特色經濟發展路徑,讓“沉睡”的泊位煥發出新生機。
目前,通用碼頭已能夠常態化服務區域新造船舶“借港出海”,截至今年6月,如東口岸異地新造船借港出海數量較一季度環比增加100%。
為更好地適應新造船借港出海業務量攀升所帶來的新需求,如東邊檢站持續深化調研活動,圍繞優化新造船借港出海通關流程、提升邊檢服務質效,深入走訪駐地黨委、政府相關部門,與船舶制造企業、港口運營單位、航運公司等進行面對面座談交流,廣泛收集對新造船出口邊檢業務的需求和意見建議23條,為完善服務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堅實基礎。
筑牢黨建之基,在聯建共建中凝聚保障合力
“把支部建在服務鏈上”是如東邊檢站黨委的創新實踐。該站依托“五色陽光島”融創黨建帶與港務公司、造船企業、聯檢單位等構建“多位一體”黨建聯建體系,定期開展“國門黨建聯席會”,將政策宣講、需求對接、單位協調納入固定議程。
在通用碼頭首艘新造船“美洲”輪出口保障中,保障單位聯合組建“黨員先鋒隊”,在碼頭設立臨時黨小組,實現從船舶靠泊、海試、出境的全流程黨建引領。
攥指成拳方能形成合力,黨建聯建模式有效打破了部門壁壘,船舶建造進度同步掌握、試航計劃同步對接、出境需求同步響應。在融創黨建帶的框架下,該站還通過黨組織共建推動業務協同,推出“邊檢+海關+海事”聯合驗艙模式,整合船舶適航性檢查、船員證件核驗、貨物清單比對等12項流程,實現“一次登輪、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單船聯合檢查時間壓縮至8小時以內,較傳統模式提速75%。
在黨建聯建引領下,如東邊檢站創新推出“黨員駐企接待日”制度,由黨員業務骨干輪流駐企提供“7×24小時”政策咨詢和業務指導,現場解決企業難題。這種“黨建+業務”的深度融合,使邊檢服務從被動響應轉為主動預判,為異地新造船出口構建起有溫度的保障網絡。
優化服務之本,在精準施策中厚植發展沃土
“從提交資料到船舶順利出境,辦手續跟‘開了加速鍵’似的,沒多耽擱一分鐘!”代理朱嶠睿對手續快捷辦理帶來的便利有著切身體會。
針對新造船出口“高時效性、高復雜度、高合規性”特征,如東邊檢站依托海島警務室從“船舶、企業、政策、生態”四個角度出發,創新構建“四維評估模型”,差異化定制“一船一策”服務方案。整合船舶入境申報、船員信息核驗、登輪作業審批等流程,單船手續辦理時間大幅壓縮。同時設立“新造船出口特快通道”,推行“船到即檢、檢完即放”模式,極大程度提升船舶出口效率。
為保障新造船在港安全,該站深度運用“數據驅動、算法賦能”技術,全力打造“雷達光電全域感知+視頻智能化全景覆蓋”全方位、立體化管控網絡,為在港新造船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守護服務。針對新造船人員上下船的復雜情況,該站精心設計“新造船人員上下預警”算法,及時發現并處理200余條推送信息。
此外,該站還創新構建“三色預警”彈性服務體系——深度融合海洋氣象數據、船舶動態軌跡、港口承載能力等多維服務數據,打造口岸安全服務的“數字管家”,實現從“經驗式風險處置”到“數據化服務預警”的全鏈條服務升級。
通訊員 嚴晨 曹睿豪 范喜娟 于佳敏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