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江麗水市區驅車120余公里,來到大山深處的遂昌縣大柘鎮柘溪上村,一座白墻灰瓦的革命紀念館映入眼簾。“牛頭山武裝暴動建立紅軍游擊隊,挺進師英勇戰斗,浴血堅守王村口……這里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隨著義務講解員朱宗鶴的介紹,記者沉浸在那段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95年前,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在這里建立,締造了浙西南革命精神。
昔日戰場,今朝“畫廊”。步入新時代,麗水打出“一紅一綠”兩張名片,將紅色文化、綠水青山相融合,走出一條別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獨門佳釀、紅軍大涼茶、宏濟照相館……沿著山路,從遂昌革命紀念館一路北上,就到了遂昌縣王村口鎮,一條店鋪林立的老街呈現眼前。不遠處,幾位村民正在臺上演出《戰士來到王村口》,幾十名學生組成的研學隊伍,穿著紅軍服列隊觀看。
“鎮里有大量紅色遺跡,這些資源既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發展紅色旅游的家底。”王村口鎮負責人介紹,鎮里把閑置校舍改造成浙西南干部培訓中心,將100多米長的古街串點成線,連接起蔡相廟、宏濟橋、天后宮等革命舊址。
依托良好生態,深耕“紅色山水”,當地打造集“紅色體驗、紅色研學、干部培訓、度假養生”為一體的“紅色之旅”。3年來,王村口鎮接待各類培訓和游客40余萬人次,實現經濟收入超2億元,農民人均年收入平均增長9.6%。
麗水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藍海告訴記者,當地計劃培育紅色鄉村示范鄉鎮40個、紅色鄉村示范村100個、紅色美麗鄉村精品線路20條,啟動實施76個標志性重大項目。此外,打造“紅色文化+經典文創+民族風情+健康養生”特色發展模式,不斷拓寬紅綠融合發展路徑,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
紅色招牌越擦越亮,生態飯越吃越香。地處麗水西部山區的遂昌縣大田村,山水林田湖草樣樣不缺。放在過去,要問美景價值幾何,恐怕沒個標準。2018年,浙江大學、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麗水)兩山學院共同完成的《遂昌縣大田村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報告》顯示,大田村GEP約為1.6億元。
幾年前,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的王周敏,在大田村賣起了番薯干。GEP核算報告發布后,王周敏創辦了遂昌蔓果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生態品牌打響,我們的產品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這幾年銷量節節攀升。”王周敏說。
通過開展GEP核算和生態價值變現,麗水拓寬“兩山”轉化通道,讓生態產品價值充分顯現,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年位居浙江第一。2021年,麗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53259元和26386元,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連續13年居浙江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