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端午粽香,連云港市在石梁河水庫漁人碼頭舉行石梁河幸福河湖建設清水進城啟動儀式,從此,清澈的石梁河水庫,與45公里外的連云港市區血脈相連。
石梁河水庫清水進城,對連云港這座城市來說,是個值得記住的大事件。啟動儀式上,禮花齊放,氣氛熱烈。龍舟賽、起魚表演、“魚王”拍賣、美食文化節、精品農產品展銷,為石梁河水庫清水進城舉辦的活動,格外豐富,為端午節助興。
石梁河庫區清水一路奔騰南下,經新沭河、烏龍河、通榆河、薔薇河、玉帶河,入西鹽河、龍尾河、東鹽河,最終流進連云港市區。從空中鳥瞰,清水經東海縣石梁河鎮、黃川鎮,贛榆區沙河鎮、墩尚鎮,海州區浦南鎮,到達沭南閘,再經烏龍河調度閘、富安調度閘、電廠閘、玉帶河閘,流入海州主城區玉帶河。
夏日的石梁河楊柳依依,空氣清新,沿河環路散落著燦爛夏花。眼前這一幕,跟幾年前非法采砂船橫行、無序網箱堆積成山的景象全然不同。
對于連云港而言,石梁河水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江蘇省最大的水庫,石梁河水庫最大水域面積90.9平方公里,集水面積1.54萬平方千米,總庫容5.26億立方米,調洪庫容3.24億立方米,最大庫容2.34億立方米,是集調洪、蓄水、灌溉、發電等綜合功能于一體的大Ⅱ型水庫。
而在最近二三十年間,石梁河水庫經歷的變化,發人深思。從東海縣城出發,驅車40分鐘左右,便可來到石梁河水庫。這座攔河而蓄的水庫始建于1958年,是沂沭泗流域洪水東調入海的樞紐工程,也是連云港工農業重要水源。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石梁河水庫網箱養魚逐漸盛行起來,養殖區域一度占到水庫水面的四分之三。2003年開始,石梁河水庫上的采砂船也多了起來。采砂船開動時產生的油污嚴重影響水庫環境。
“當時,石梁河水庫的水常年發黃發臭,在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中,石梁河水庫污染問題被列入重點信訪案件。”贛榆區生態環境局局長潘運學回憶說,最嚴重的時候,汛期石梁河水庫水質達到劣五類水。
石梁河水庫,這個曾被中央環保督察“點名”的“泥水塘”,能在短短幾年發生巨變,離不開連云港持續推動水庫綜合整治。
2019年,連云港啟動石梁河水庫綜合整治,清理拆解采運砂船成為這場碧水保衛戰的重中之重。連云港市水利局二級調研員戴振偉介紹,他們聯合市公安局等部門以及東海、贛榆兩縣區,展開石梁河水庫采砂整治專項行動,累計清退砂場106座,恢復水庫灘地360萬平方米,一舉結束石梁河水庫30多年無序采砂歷史。
因為涉及周邊群眾的利益,網箱養殖整治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當時清理的時候,我們有抵觸情緒。”38歲的贛榆區班莊鎮歡墩埠村村民孟凡迎在石梁河水庫邊長大,家里就靠著100多個網箱吃飯,每年收入約十萬元。為打消孟凡迎這樣的村民的顧慮,歡墩埠村干部主動上門,鼓勵村民參與生態養殖,讓他們能繼續“靠水吃飯”。聽到這樣的消息,孟凡迎打消顧慮,積極參加非法網箱整治。
為發揮石梁河水庫蓄水效應,去年11月,連云港市委、市政府經調研論證,決定啟動石梁河水庫幸福河湖建設清水進城行動。“一湖好水、一尾好魚、一幅美景、一片祥和”,以此為定位,連云港實施“生態修復、碧水暢流、道路通達、鄉村建設、文旅融合”五大工程、50項重點任務,將石梁河片區打造成踐行“兩山”理論的示范區、鄉村振興的樣板區和幸福河湖建設的新標桿。五大工程中,石梁河水庫生態修復一期工程計劃總投資6億元,水庫水質明顯改善,非汛期基本可達三類水標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好風光的石梁河迎來越來越多的游客,讓周邊村民端上金飯碗。“我們家100多個生態網箱,即將入庫養殖。”孟凡迎高興地說,他打算將家里空出的房子整理一下,借著石梁河水庫旅游熱,做民宿生意。
石梁河清水進城,連云港生產、生活用水更有保障。“石梁河水庫水質提升后,水庫水源成為市區生態用水的重要來源。為滿足市區水環境生態用水需求,我們科學調度,通過境內水系連通工程,將石梁河水庫水源引至市區河道。”連云港市水利局局長顏建說。
石梁河水庫清水,同樣成為贛榆重要的補充水源。隨著贛榆區域供水工程全面完成,居民用水需水明顯增多,為提高區域供水保障能力,贛榆將石梁河水庫水源作為重要的水源補充地,日供水量43.2萬立方米。(周瑩 王文 王健民 李軍 徐梓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