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第14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5個全國海洋宣傳日。江蘇臨海擁江,擁有954公里海岸線,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沿海陸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6月6日中國江蘇網訊)
過去的一年,江蘇的海洋生產總值突破9000億元,一度被視為“短板”的海洋經濟,已經完全躍上了新的臺階,強勁的發展勢頭令人矚目。
因地制宜,把體系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江蘇是傳統的經濟強省,海洋經濟發展也勢頭迅猛。近年來,江蘇因地制宜,謀篇布局,加快沿海地區與上海、蘇南地區的一體化步伐,促進南北跨江融合,吸引更多更好要素資源跨江北上,協同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和世界級城市群。同時,依托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連云港打造陸海聯動區,依托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鹽城打造河海聯動區,增強對蘇北和皖北地區輻射帶動,依托江海門戶城市南通打造江海聯動區,將海洋經濟體系體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江蘇向海圖強的底氣和支撐。
找準重點,花更大力氣強化項目支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項目始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尤其是那些優質的項目。江蘇沿海由南向北分布南通、鹽城和連云港三市,這里是江蘇海洋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在“主戰場”最前沿,各類海洋經濟項目正在如火如荼開展。以鹽城市為例,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江蘇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中心5月26日落戶于此,鹽城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再說連云港,國內最長110米海上風電葉片在此下線,該葉片配套的風電機組年發電量可滿足約5.6萬個家庭一年用電,每年減少5.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一批又一批優質的項目正在為推動江蘇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破除障礙,以創新發展激發海洋經濟新動能。改革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破除各類制約發展的障礙,才能真正激發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既立足當下,又放眼長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過程中,江蘇沿海是撬動蘇中、蘇北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的戰略支點,是支撐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戰略要地。下一步,江蘇將全力破除發展障礙,發揮南京、無錫、鎮江等沿江城市海洋科教優勢,全力打造國內領先的海洋人才培養基地和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推進建設全國重要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此外,還將策應長江大保護戰略部署,推進優質產能向沿海、蘇北地區升級轉移,騰出發展空間,留足生態空間。
藍圖已經鋪展,激情必將澎湃。江蘇推進沿海高質量發展其勢已成,讓我們以奔跑者的姿態昂首前行,著力提升江蘇海洋經濟發展水平,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馬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