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積極完善中小企業梯度培養體系:加快“智改數轉”,追求“專精特新”

6月27日是聯合國中小微企業日。在制造業發達的江蘇,一大批小體量、能作為的中小企業成為區域抵御風險沖擊,經濟實現穩健運行的強大“推進器”。

最新數據顯示,全省注冊登記中小企業總數達398萬家,其中中小工業企業67.5萬家,占工業企業總數的99.8%,在疫情干擾,最為困難的前4月,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仍為全省貢獻了1323.2億元的利潤。進一步為中小企業打通發展“堵點”,挖掘增長“潛力”,江蘇各地各部門強服務,出實招,完善梯度培養體系,鼓勵中小企業“智改數轉”,堅定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增活力,精準“助攻”中小企業“智改數轉”

在疫情最吃緊的4月,中小企業,江蘇達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仍有幾個大項目在手,公司上下加班加點,遠程為制造企業提供診斷和服務,當時,訂單一直排到了6月。“照目前來看,今年銷售額突破6個億不成問題,相較去年,應該能有20%左右的增長。”在27日舉辦的“2022南京中小微企業日主題活動”上,企業負責人洪智“曬”出了企業營收賬本,對企業今年的“逆勢上揚”胸有成竹。

就在不久前,該企業被評選為全省“智改數轉”數據采集服務商——洪智帶領1000多名員工積極為全省20多家傳統制造企業根植“數字理念”,在流水線上“采”出關鍵數據,在企業系統中“植”出新的價值,“多個工藝數據分析包,能從排產計劃、工藝過程、質量數據等方面助力企業提質增效,還可實現遠程監控、工藝預警等,多維度增強企業競爭力。”采訪中,洪智也坦言,還有不少中小微企業對“智改數轉”仍持“觀望”態度,疫情沖擊下,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小企業在購設備、謀改造等方面,顯得更加保守和謹慎。

面對需求側企業不敢轉、不愿轉、不會轉甚至“沒錢轉”等問題,江蘇正密集出臺“一攬子”政策、舉措,精準“助攻”中小企業“智改數轉”——

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普及,各地工信部門組織中小企業“智改數轉”供需系列對接活動,支持企業應用自動化裝備、信息化管理系統等進行信息化改造,提升數字化普及率。同時,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企企通”改造升級工程,加快5G和千兆光纖服務“通園區、進企業、入車間、聯設備、拓市場”。另外,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廣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低成本、模塊化、數字化解決方案,打造可復制可推廣賦能應用場景100個。

截至目前,全省重點圍繞智能化數字化技改項目、企業上云、智能制造診斷服務等方向,共梳理了36697個“智改數轉”項目,有效投入預計達7227.7億元,銀行貸款409.2億元。

強韌性,精心“呵護”專精特新“小巨人”

憑借研發“燃氣動力射釘槍”這一建筑“新工具”, 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南京騰亞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懼疫情干擾,在去年實現營收4.75億元,發展增速達30%。

“這一工具射出的高強度射釘能擊穿6毫米的鋼板。”企業總經理馬姝芳介紹,企業為該產品的研發組建了40多人的“產品專項”研發團隊,持續3年攻關,以專注鑄專長,最終實現了技術突破。與傳統的氣動釘槍、火藥彈釘槍相比,“燃氣動力射釘槍”更便攜,安全性能更高,強力更足,成功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在細分領域“站穩腳跟”:國內擁有400多個經銷商,更贏得日本、歐洲等海外訂單。

雖然“小巨人”企業只占江蘇中小企業的一小部分,但它們的收入、利潤率和專利的平均增長率遠遠高于整體中小企業。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江蘇專精特新入庫企業已達13575家,累計創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3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5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1998家。6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國內主板上市,1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北交所上市,均位居全國第一。

 “專精特新企業對江蘇‘穩鏈固鏈’發揮著關鍵作用,它們活躍在各個產業鏈之中,其分布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疫情反復下,江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對江蘇產業‘不斷不亂’貢獻了關鍵力量。”江蘇省工信廳中小企業局相關負責人有感而發,當前,包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內的“新型中小企業”填補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空白,增強了技術韌性。

據悉,當前,江蘇正積極優化省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結構,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采用資助、購買服務、獎勵等方式,重點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市場開拓等,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區將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用于小型微型企業的資金比例提高至1/3以上。

重培育,完善梯度培養體系

位于南京棲霞高新區的“江蘇生命科技創新園”是全市唯一一家國家小型微型企業雙創示范基地。服務部部長施燕妮以一列數據體現平臺近兩年來的成績:新增企業50余家,孵化中小企業200余家,培育高企40家,規上企業32家,專精特新企業16家,實現技術合同315項,交易額達10.8億元。談及經驗,施燕妮把關鍵詞落在“精準”上:既要有“一攬子”的綜合服務,也要想企業所需,將科技、金融,人才等資源及時、精準地匹配給企業,為企業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創新,實時滴灌“養分”。

這一企業“苗圃”,僅是江蘇服務、培育優質中小企業的一個縮影,培育的功夫下準了,給足了,才會有更多優質中小企業涌現出來。

“中小企業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時期,需要土壤、養分都有不同,需要專業化、全周期 、多層次的企業服務。”江蘇省中小企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認為,開展優質企業梯度培育,不僅要強化認定,還要著重培育和引導,推動廣大中小企業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到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相互銜接、環環相扣,不同梯度的企業,可以在前進過程中相互參考,還能便于調整,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江蘇省中小企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當前,江蘇一方面加強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重點實施“千企升級”三年行動計劃,依托省中小企業發展中心公共服務網絡平臺建立完善“千企升級”動態培育庫,開展運行監測,導入優勢資源,支持創新投入,每年新增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另一方面,積極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計劃,支持有實力的中小企業瞄準科技前沿,加速新興技術研發突破和產品迭代升級,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積極申報各類省級科技計劃,承擔技術攻關任務,助力企業提升發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

(編輯 蔣文嘉)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