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筆談人權】?
??嚴格排斥和打壓移民勞工是美國歧視和剝削外來勞工的傳統,而美國政客無視本國這一嚴重問題,經常以所謂“強迫勞動”和“非法用工”為由對他國大放厥詞。他們打著“民主”和“人權”幌子,動輒提出制裁法案,儼然是全球勞工的守護者。然而,細考美國勞工史,其殘酷和血腥的案例恰恰成為美國政客道貌岸然說辭的絕佳反諷。
充滿種族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
??作為典型的移民國家,美國的發展建立在來自世界各地勞工的辛勤勞作之上。但是,掌握著國家機器的金融寡頭和產業寡頭,卻將資本主義與美國國家意識形態里的種族主義相結合,利用“新大陸”勞工的種族、文化和地域差異,將其強行劃分成三六九等。此舉不僅可以分化美國勞工階層和群體,防止其建立堅強團結的組織,形成對壟斷資本的制衡,并與國際勞工運動相呼應,更有利于美國企業持續吸收新移民來補充和擴大美國智力和廉價勞動力資源,并通過所謂“自由競爭”來壓低本土勞工的工資與福利。長期以來,這個充滿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勞工機制保障了美國勞動力供給和經濟活力,為資本家帶來滾滾財富。
??經濟全球化和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促使各國人才向美國流動,美國勞工機制則又推動其社會財富的高度集中化和經濟的深度寡頭化。隨著美國社會收入結構從“紡錘形”向“金字塔形”的轉變,加之疫情和戰爭的沖擊,美國本已十分嚴重的階級、族群和地域矛盾開始激化。位于收入分配中下層的勞工階層首當其沖遭受打擊,正常生活難以維持,不斷發起抗議運動。從次貸危機爆發至今,“占領華爾街”和“黑人命也是命”等大規模暴力抗議,正演化成深度撕裂美國社會的黨爭乃至社會文化戰爭。究其根源,是美式勞工機制存在的諸多根本性問題。這種勞工機制不僅使美國勞工階層相對資產階級整體上處于弱勢地位,矛盾積累更引發人民對美國制度的質疑。其中,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極端自由的資本主義最終形成弱肉強食和資本主導的生產關系。在金融資本無限度擴張和美國產業資本向海外轉移的大勢里,這一結構性問題遲遲得不到糾正,美國的勞工問題難解。
針對華工的迫害最典型最惡劣
??談到種族主義對美國勞工的傷害,其系統性和長期性超乎人們的一般認知。人們一般會想到美國黑人勞工在教育和就業方面受到的系統性歧視,實際上美國歷史上勞工受迫害最典型和最惡劣的案例是針對華工的。
??鴉片戰爭后,美國公司以各種方式向美洲販賣華人苦力。據學者統計,從1847至1873年,輸往美國的中國苦力海上死亡率高達驚人的64.21%。那些僥幸抵達美國的華工,不僅要在加利福尼亞從事艱苦或高死亡率的種植、淘金、洗碗、洗衣、人力車夫、仆役和修建太平洋鐵路等工作,還要在制度性種族歧視的環境下冒著隨時遭到白人暴徒襲擊乃至殺害的風險。美國種族主義者出于對勤奮華工的忌憚,常常將經濟問題政治化并把華工當成替罪羊,公然以文化和宗教偏見為借口掀起排華浪潮。
??1882年,美國國會擅自片面撕毀《蒲安臣條約》中的移民條款,通過了因移民勞工問題而制定的針對特定種族和特定國籍的第一部歧視性法案——《排華法案》。1902年,美國國會更將這部10年一續的惡法無限期延長,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才在1943年12月17日將其廢除,但仍保持對華人移民數量的嚴格限制?!杜湃A法案》實施期間,美國發生了許多針對華工的各類屠殺和迫害慘案,如1885年9月由“勞工騎士團”工會成員發動的“石泉城屠殺”,同年11月的塔科馬排華暴亂,1886年2月由西雅圖白人勞工組織通過“反華代表會”決議策動的西雅圖排華大暴亂,1887年俄勒岡的地獄峽谷大屠殺等。這些在《排華法案》鼓動下,由美國白人勞工組織成員和黑幫發動的旨在剝奪華工生命財產和工作機會的惡劣排華事件,是美國勞工史上無法掩蓋的罪行。時至今日,當美國反華政客在國內大肆煽動仇華情緒并污蔑中國時,他們似乎徹底忘記了其祖先對美國華人勞工欠下的筆筆血債。
長期打壓和迫害美國勞工運動
??談到壟斷性資本勢力對美國勞工的長期打壓和迫害,就必須審視美國的勞工運動史。作為一個在20世紀引領產業革命浪潮的工業大國,美國產業工人曾經開展過聲勢浩大的工人運動。尤其是在大蕭條爆發后,羅斯福新政和1935年通過的《國家勞工關系法》給予美國工會較大的發展空間。然而,冷戰開始后,美國資本家控制的保守勢力開始以反蘇反共為由,立法清洗和迫害美國工會中有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傾向的人士。在1949年到1958年間,他們利用《史密斯法案》對數以百計的美國工運和共產黨領袖進行起訴和審判。在麥卡錫主義影響下,美國國會于1950年通過了《麥卡倫國內安全法》,1952年通過《移民與國籍法案》,1954年又通過《共產黨人管制法》。這些法案的制定和相關訴訟、逮捕、判決和迫害,使美國共產黨遭受致命打擊,大幅壓抑并限制了美國的左翼工人運動,造成美國工運組織的分裂和妥協。美國國會于1947年通過《塔夫脫—哈特利法案》對勞工運動進行更加嚴格的限制,1955年合并且一度擁有超過1500萬成員的“勞聯—產聯”長期處于該法案陰影下,被要求不得發動有所謂“威脅國家安全”嫌疑的罷工,工會領導人必須書面宣誓不支持共產黨。其后,“勞聯—產聯”日益托拉斯化,且內部派系林立,無法有效維護在美國產業中占絕對主導地位的民營和私營部門的勞工利益,反而在冷戰中演變為國內和國際上的反共工具。
??1970年后,隨著跨國公司的興起和美國產業向新興經濟體轉移,美國民營企業工會成員銳減,美國勞工組織力量式微。實施自由經濟政策的里根政府在1981年打擊“職業航空管制員工會”,使美國勞工組織進一步失能。美國大型企業通過工作提速、工種整合、強制加班和使用臨時雇員等方法,加大對勞工的剝削。1991年后,前蘇東地區和發展中國家的科技人才大量涌入美國,不但給美國的金融和科技寡頭創造巨量財富,還促使美國的產業結構和產業分布發生重大變化。美國的產業資本家為追求最大利潤,持續將制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美國勞工階層也得以分享發展中國家工人質優價廉的勞動成果。
警惕美國過去的惡行卷土重來
??然而,崇尚經濟自由主義的美國政府和資本家并不愿對美國勞工階層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技能提升加大投資,反而以追求自身利益為第一要務,致使大批汽車、機械和化工等美國傳統制造業的產業工人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漸落伍,成為徘徊在“鐵銹帶”區域里的“憤怒的葡萄”。
??近年來,在疫情和國際形勢巨變等多重危機影響下,美國的社會經濟病灶終于暴發。然而,部分美國政客和媒體不僅沒有反躬自省,找出問題根源并對癥下藥,反而企圖再次通過煽動仇華和反華的社會情緒來轉移其國內矛盾,并將美國自身的社會經濟問題歸咎于中國的進步和發展。某些托拉斯化的美國勞工組織也打著“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的幌子介入國際政治,與美國政府一唱一和,把美國的勞工問題國際化,還捏造所謂“種族文化滅絕”和“強迫勞動”來指責中國并鼓動對華制裁,妄圖剝奪中國的發展權利,侵吞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此舉正是美國保守勢力19世紀排斥華工和20世紀打擊左翼勞工組織惡行的卷土重來。
??然而,時移世易,美國對他人施加的暴力和謊言并不能解決美國自身的問題,更不能掩蓋美國的血淚勞工史。美國政府和資本財團只有認真檢視美國社會經濟之痼疾,平等對待其他國家和民族,在國際和國內采取建設性而非破壞性政策,才有機會找到解決國內和國際難題的方法,才能真正有益于世界和平與人類發展。
??(作者:許建英、惲文捷,分別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研究員、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