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一頭系著經濟大局,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是看得見的民生福祉。消費持續熱走,各地的熱鬧消費場景讓這個春天“拼經濟”的故事越寫越精彩。
春風拂“暖”信心,各地消費直線回暖。嶺南春色早,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車來車往,各大商圈人流如織,旅游景點人潮如流,餐飲店排起長隊,廣州消費正“滿血復蘇”;走進“桂品出鄉”南寧展示中心,1500多個廣西特色產品使人目不暇接,一批“桂字號”農業品牌正脫穎而出;在貴州,一些地方聚集直播資源,利用短視頻和直播助農增收,推動越來越多貴州山珍走出“深閨”,走向廣闊市場;在江蘇南京多個花卉基地和花卉市場,前來選購花卉的顧客絡繹不絕,部分商家銷售額成倍增長,“一朵花”里透視著消費升級新趨勢……尤為樂見,各地從供給端發力,結合本地優勢,做強消費中心城市、做響品牌經濟、做優直播經濟,積極培育消費新動能,一系列舉措正為擴大內需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恢復和擴大消費是經濟恢復的重要抓手。今年“拼經濟”,消費被寄予厚望。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各地順著消費經濟復蘇回暖的“好勢頭”,不斷開拓消費新場景,打開消費新局面,可謂抓住了重點,切中了關鍵。比如,這段時間,湖北汽車“降價潮”就引來了市民“購車熱”。這說明,只要心意誠,就能打開消費者的“錢包”,推動愿消費、能消費。連日來,在江蘇大地上,“蘇新消費春惠江蘇”促消費系列主題活動同樣精彩紛呈,不論是南京的“寧享好時光”春季主題活動,還是無錫的“太湖購物節”活動,或是蘇州以“笑拼蘇州”為主題,舉辦“尋味姑蘇”、“云購蘇城”等活動……一場場帶著新意、透著實惠的促消費活動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同樣令人期待的是,商務部正在加快布局全年300余場促銷會活動??梢灶A料,各地更多促消費大招、實招正在路上。
2023年是中國消費提振年。消費,向來都需要市場與消費者雙向奔赴。促消費首先要聚人氣。這是因為,流動就意味著“流量”,有“流量”才會有更多的買賣。今年來,一些地方開展的主題燈光秀、推行的“小店計劃”、打造的主題花展、開發的特色商業街區等,就吸引了廣大消費者前往打卡,聚“旺”了人氣,帶“火”了消費,拉動了經濟,值得回味。細品之,一些場景消費旺,關鍵在于場景新,有品質、見內涵,或者是商家的消費券、優惠活動無套路,讓消費者愿意花時間、掏腰包。這也啟示我們,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提振消費信心,需要更多的真情實感、誠心誠意,需要更多的貨真價實、質優價廉,等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持續燃旺促消費這把“火”,讓消費的“馬車”可勁兒跑。
促消費,需要多維發力,多項奔赴。增加居民收入,便是其中關鍵一條。我國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全面促進消費潛力巨大。在這片經濟熱土上,我國擁有超14億人的龐大消費市場,以及購買潛力巨大的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人口“紅利”就是消費潛力。如何進一步擴內需、促消費?關鍵要讓人們敢消費、愿消費。這就要求,各地需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統籌抓好穩就業、促增收等“組合拳”,有效提升居民消費能力。與此同時,還需進一步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安全便利的消費環境,多措并舉不斷激發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增長。(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