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過境竄美”,美方一些人和機構不斷與之配合、搞挑釁,我外交部近日發布了關于對美國哈德遜研究所、里根圖書館及其負責人采取反制措施的決定。
其中包括對上述兩家機構和相關四名負責人采取限制我國境內機構與其交易交流、凍結其在我國境內財產、禁止入境等。
對于哈德遜研究所被列入制裁名單,雖然近期的因素是,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過境”竄美,該智庫邀請在紐約發表演說,但實際上作為美國保守派思想的“聚集中心”,哈德遜研究所堪稱反華政客和學者的大本營。
最典型的例子是2021年,蓬佩奧卸任后即加入哈德遜研究所;同年,臭名昭著的美國“反中智囊”、漢奸余茂春也加入該研究所,并于2022年推動該研究所成立了新的“中國中心”,已被中國制裁的蓬佩奧擔任該中心咨詢委員會主席。
尤其是漢奸余茂春,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可以說是非常惡劣。
補壹刀梳理了近期的材料,發現余茂春在推動反華政策方面至少有三大罪狀!
1
余茂春是推動美國“中國行動計劃”的幕后黑手,導致大量華裔專家蒙受不白之冤。
2018年,那時特朗普還是白宮的主人,蓬佩奧還主管美國的外交政策,余茂春還是他們的首席對華政策“狗頭軍師”。
在余茂春不斷渲染“中國壞形象”下,美國的對華政策逐漸扭曲,直到這一年的11月,美國司法部在特朗普的授意和蓬佩奧的推動下,啟動了 “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目標是針對所謂的“外國安全和技術威脅”,但拳頭卻實實在在打在了美國大學和相關學術機構中的華裔專家身上。
很多美國的華裔頂尖專家學者,都遭受到“莫須有”式的陷害。
這一政策思想,事實上就是在余茂春的蠱惑下,由蓬佩奧這樣的共和黨極端保守派政客推動形成的。
2021年,余茂春在接受反華媒體采訪時還在重復他之前的荒謬論調,“中國共產黨利用中國留學生喜歡前往美國學習的機會”,滲透、偷竊美國的“知識產權”,而這也成為了“中國行動計劃”的理論基礎和政策土壤。
甚至,余茂春還得意地聲稱,如果蓬佩奧當選美國總統,會加強其在國務卿時期的對華政策。余茂春的潛臺詞是, 自己對蓬佩奧起碼在“對華政策”上還保持著強大影響力。
在余茂春的煽動下,“中國行動計劃”很快就有了第一個受害者。
美國FBI在2018年開始調查田納西大學副教授胡安明(Anming Hu),2020年2月胡被捕,當時被指控犯有電信欺詐罪和作出虛假陳述罪,并因此面臨長達20年的監禁。他的教職和學術前途都被這一調查摧毀了。
但是,到了2021年,美國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一名聯邦法官宣布,田納西大學前副教授胡安明一案被判處審判無效。因為,整個案件就是一起“麥卡錫式”的政治定罪。
FBI探員庫吉姆·薩迪庫(Kujtim Sadiku)在庭審中承認了針對胡安明的一系列行徑,包括:虛假指控胡安明是“中國間諜”;與胡安明上司見面時,暗示胡安明是中國“特工”;利用虛假信息,將胡安明列入聯邦禁飛名單;促使美國海關人員沒收胡安明的電腦和電話,在國際研究界散布消息稱胡安明是“有害的人”;利用虛假信息,讓一隊探員監視胡安明和其正在念大學一年級的兒子長達兩年;利用虛假信息施壓胡安明當美國政府的間諜。
真是令人無法想象,觸目驚心!
這還沒完,2019年8月21日,堪薩斯大學副教授陶豐突然被捕。而與胡安明一樣,2023年1月8日,法官Julie Robinson駁回了美國政府方面對陶豐30個月監禁、10萬美元處罰的請求,但他的“虛假陳述”罪名仍然成立,并要接受不超過2年的緩刑期。
2021年4月,華裔女科學家游曉榮(音譯)被美國聯邦法院裁定共謀盜竊商業機密罪、經濟間諜罪和電信欺詐罪等5項罪名成立。
同時期,美國司法部宣布對南伊利諾伊大學華裔數學教授肖明慶(音譯)提起訴訟,指控他犯有兩項電信欺詐罪和一項虛假陳述罪,由于違反稅法被定罪,被判緩刑一年,無需入獄——法官也駁回了檢方要求其服刑和繳納大額罰款的請求。
直到2022年2月23日,美國助理首席檢察官馬修·奧爾森宣布中止了這個為禍不淺的計劃,但以“中國行動計劃”之名開啟的某些案件目前實質上仍在持續。當年3月,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華人教授林海帆就遭到停職調查,在校方表態全力支持學者的情況下,3個月后得以復職。
2022年12月,付向東因受“中國行動計劃”調查困擾,辭去了在美國的大學終身教職,回國加入了西湖大學。
這些華裔專家能手的遭遇還只是“中國行動計劃”惡果的冰山一角。據彭博社報道,“中國行動計劃”反映了美國針對亞裔族群的種族偏見不斷加劇,正是這種偏見導致2019年至2020年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暴力事件增加了71%。
不僅如此,截止到2022年3月,美國司法部要求94個地區司法部門每年至少提出一至兩起針對中國的訴訟,迄今已發起2000多項調查,提起至少23起刑事訴訟。
但截至2021年3月底,美國司法部官方網站的“中國行動計劃”網頁上“與中國相關”的典型案件匯編中,鮮有涉及知識產權和商業竊密,指控的罪名多為欺詐、不實陳述、瞞報稅款等。
司法部門對研究人員是否充分披露外國隸屬關系,包括資金和與該國機構的合作關系等的關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其聲稱的“保護知識產權”的初衷。
據此前《MIT科技評論》的不完全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中國行動計劃”總共起訴了148人,只有40人或自己認罪或被判有罪,64%的案件在審理中,95人仍面臨指控。而在這148人中,88%的被告是華裔或者華人。
另一方面,司法部對個人的起訴屢遭挫折,多起針對學術研究人員的案件被駁回,所謂“涉案者”最終被撤銷指控。
目前,“中國行動計劃”對科學界已經造成了寒蟬效應,余茂春是罪魁禍首。著名非營利組織“百人會”與亞利桑那大學于2021年10月公布了一項分析美國政府對與中國的國際交流施加的限制如何影響學術界,尤其是如何影響華裔教授和研究人員的聯合研究。
在參與調查的2000名科學家中,有一半的華裔科學家表示因為受美國政府監視而感到非常恐懼或焦慮。而在非華裔科學家中,這一比例僅為12%左右,有近三分之一的華裔科學家認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因為華裔身份而遭遇挫折。
2
余茂春還積極推動并深度參與美國政府掀起的所謂“新冠病毒溯源”,污蔑新冠病毒為“武漢病毒”,惡毒地想把“新冠病毒泄露”這頂帽子扣在中國頭上,妄圖在美國甚至世界其他國家掀起反華、排華氛圍。
2021年6月,美國國務院前助理國務卿克里斯托弗·福特發表公開信,揭露美國務院軍備控制、核查和合規局(AVC)炮制散播“實驗室泄漏論”的過程。
這也揭開了一些不為人知的骯臟內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初,在時任美國務卿蓬佩奧授意下,當時擔任美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余茂春指使分管AVC的助理國務卿幫辦托馬斯·迪南諾和顧問大衛·阿舍繞過生物科學和生化武器專家評估,持續向美國務院各部門宣揚“新冠病毒系中國政府故意釋放的生物武器”等不實論斷及謠言。
在福特數次發郵件提醒兩人必須組織科學家進行認真評估后,AVC于2021年1月召開專家會議。
果然,參會專家在會議現場指出了相關文件的關鍵錯誤。
福特隨后給多名國務院高級官員發郵件通報會議情況,指出AVC有關論斷存在重大問題。據福特推斷,美國務院高層可能因此在當年1月15日發表的“情況說明:武漢病毒所活動”中沒有提及“生物武器論”,轉而提出“新冠病毒可能源自實驗室意外泄漏”的猜測性說法。
實際上,后來拜登政府提出利用情報手段,來搞所謂的“病毒起源調查”,然后借此栽贓中國,最初也是蓬佩奧、余茂春那幫人提出來的。
2020年美國疫情吃緊,以及后期選舉壓力非常大的時候,特朗普和蓬佩奧等人就信口雌黃,渲染“新冠病毒有可能起源于中國的一個實驗室”,還下令美國相關官員就這個問題啟動調查。
這成了后來拜登政府提出,“情報部門用90天內搞出一份新冠病毒起源報告”的一個基礎。而余茂春在推動特朗普和蓬佩奧用“情報手段”,把新冠病毒硬說是“來自中國”方面,發揮著非常壞的作用。
據《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透露,在2020年初中國武漢暴發新冠疫情后的頭幾周,當時海外的疫情還沒有起來,而就在這個階段,身為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重要成員的余茂春,就盯上了武漢病毒研究所。
他在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網站上下載了一些網頁副本,因為該研究所是中國境內比較稀少的一個高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而且曾對冠狀病毒進行過大量深入研究。一肚子壞水的余茂春說,他預感“這些資料未來可能會非常重要”。
于是,他向當時自己的頂頭上司——國務卿蓬佩奧提到了武漢病毒研究所。余茂春“憑借自己對中國的了解”,覺得這個可以成為抹黑中國的一個重要材料。在聽了他一番建議后,蓬佩奧告訴余茂春要把這作為一項優先事項。
僅從這一幕,你就能體會到“漢奸”這個標簽放在余茂春身上,真不是冤枉他。
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的2020年余茂春聯系當時迪南諾的一幕。據稱,余茂春和迪南諾說,蓬佩奧對缺乏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有效信息表示失望。
這話已經很明顯,就是希望美國軍方利用手段能夠搞些材料。那時候,余茂春、蓬佩奧是奔著“新冠病毒可能是中國研究的生物武器”這個方向努力的。可見,他們那時的“計劃”多么邪惡。
在特朗普下臺后,蓬佩奧、余茂春和迪南諾都進入了哈德遜研究所。
從這一點,你就能看出,這三個人的關系不一般。
尤其是,余茂春和迪南諾兩人還在借哈德遜研究所這個平臺,在“病毒溯源”問題上煽風點火,企圖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
在2021年8月24日,也就是拜登要求情報部門提交的“新冠病毒起源情報報告”應該交到白宮之前,迪南諾在哈德遜研究所網站發表文章,建議國會關注新冠病毒起源問題。
在共和黨控制了美國國會眾議院多數優勢后,最近一段時間,美國極端反華政客又搞起了新一輪 “新冠病毒溯源”和“實驗室泄漏”反華套路,這背后很可能又有余茂春等人慫恿。
而余茂春等人在“病毒溯源”問題給中國潑臟水,帶來的直接后果之一是華人及亞裔在美國遭遇歧視和仇恨犯罪的比率直線上升。
一個最典型的代表事件是兩年前,也就是2021年3月,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發生了一起槍擊事件,一名槍手襲擊了當地由亞裔經營的兩家水療中心和一家按摩店,造成8人遇害,其中6名遇難者是亞裔女性。
《今日美國報》網站近日刊文稱,距這起慘劇發生已經過去兩年時間,但亞裔美國人仍在為阻止種族主義仇恨而不斷斗爭。恐懼仍彌漫在美國亞裔社區,他們繼續遭受著暴力、仇恨、偏見,誹謗、襲擊和槍擊事件依舊折磨著他們。
在過去兩年時間里,在美國針對亞裔和太平洋島民(AAPI)的攻擊并沒有改善。根據“停止仇恨亞太裔”(Stop AAPI Hate)組織的數據,自2020年3月以來,共記錄了美國近1.15萬起針對亞太裔的仇恨事件。
另據《華盛頓郵報》網站13日報道,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年度仇恨犯罪報告的補充文件顯示,2021年美國仇恨犯罪數量激增,達到了創歷史新高的近1.1萬起,較前一年上漲了31%。
據悉,美國2021年所報告的最多的仇恨犯罪形式包括恐嚇、一般攻擊和破壞、傷害和蓄意損壞財產,而反黑人、反亞裔等則是排在前幾位的偏見類型。數據顯示,反亞裔事件漲幅達到了驚人的167%。
3
余茂春完全就是美國反華戰略的“狗頭軍師”。
在北約激進東擴和滲透亞太地區的問題上,余茂春也竭盡所能貢獻著自己的“漢奸之力”。我們都知道,在蘇聯解體之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一直打著所謂維護和平的幌子,不斷向東擴張。
近期芬蘭的加入,也徹底地暴露了美國及北約的地緣戰略企圖。
作為數十年冷戰的罪魁禍首之一,北約組織不僅沒有在冷戰結束后面對現實自行解散,反而伴隨著美國歷次對外戰爭,如行尸走肉般茍延殘喘,伺機向外拓展。
重返亞太、推行“印太戰略”,美國正一步一步把原本太平的太平洋地區引入地緣政治對抗中,北約組織近期拉日韓“入伙”,更是直接把遏制中國作為第一目標。
果不其然,美北約的這檔子惡事里,也有余茂春。美國的好戰分子,已經通過余茂春,借著反華輿論機器的嘴說出來了。
2022年7月,余茂春接受極端反華媒體采訪,稱美國應該建立“北大西洋印太公約組織”,直截了當地支持北約東擴至太平洋并直接威脅中國。
余茂春妄稱,“現在中國主導的威脅對全球都是有影響的,不僅是在亞太地區。當然亞太地區是非常明顯,很多中國周邊國家都感覺到威脅。但同時在歐洲,尤其是北約國家,它們也感覺到很大的威脅。現在北約明確提出,中國對歐洲的安全是一種系統性的挑戰,是systematic challenge,所以現在北約和美國都在積極地采取措施。”
這個漢奸不僅完全無視美國在全世界擴張,以及在中國周邊部署各式各樣的軍事基地和進攻性武器的事實,還故意無視了美國軍機在中國的領空領海附近搞抵近偵察的惡劣行徑。為了給北約的擴張行為涂脂抹粉,宣稱“這樣做完全是因為中國的進攻性”。
在那段滿是垃圾的采訪中,有個細節值得注意,當提到美國方面仍有專家認為中國不是威脅時。余茂春稱,“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在華府持這種觀點的人越來越少,現在只有少數幾個人還在說這種話”。
也就是說,在美國國內新麥卡錫主義逐漸抬頭的氛圍下,在余茂春這個漢奸的鼓噪下,對中國持客觀看法的美國學者要么不敢說話,要么就根本說不出話。
現在,美國那些反華政客和智庫,每天都在暗戳戳地搞事、妄想著把中國搞垮,讓中國也像蘇聯一樣解體。在他們看來,似乎他們的“反華事業”很容易成功。
而現在美國這些政客能有這樣愚昧的認知,余茂春們功不可沒。余茂春在一次又一次反華輿論機器上的發言,是那些美國政客想復制當年對付蘇聯的套路——讓蘇聯的“余茂春”們把蘇聯忽悠解體了,投降了。
但這純屬癡心妄想。
同時,在臺灣問題上,余茂春也不斷呼應著拜登政府的涉華政策。
今年3月,余茂春以《意志的測試:為什么臺灣重要》為題,露出了自己赤裸裸支持“臺獨”的意圖和嘴臉:
美國應支持和鼓勵臺灣改進自身的訓練、儲備計劃和戰備;確保(美國)必要時有在臺灣海峽采取行動的軍事準備和能力;保證通過《與臺灣同一陣線法案》(Stand With Taiwan Act)(對中國)實施毀滅性的經濟制裁。
余茂春炒作臺海議題,實際意圖為自己的政治野心撈取政治資本。
2022年初,余茂春投書臺灣的英文報紙《臺北時報》,以特朗普政府幕僚的身份大談“臺灣的意義”。
他在文章中一個勁給島內一些人猛灌迷魂湯,大談臺灣對所謂美國組建的“抗中聯盟”的重要意義,將臺灣比作冷戰時期的西柏林,稱“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競賽,而臺灣雖然小,卻擁有堅強實力,可以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鼓動“臺獨”,與相關分裂勢力互動已經不再遮遮掩掩。
可以說,盡管特朗普下臺了,盡管民主黨政府欲除特朗普而后快,但是,在對華惡政上,拜登政府和布林肯管轄下的國務院仍然在暴走,實施著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義”。
而余茂春,也更加坐實了“漢奸”這個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