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為鄉村注入活力 90后鄉村規劃師駐村記

青年旅舍、公益書屋、露天劇場和活動中心,這些一般出現在城市里的配套設施出現在一個位于大山腳下的古村落里。小村落是怎么變的呢?這還得從2018年說起。那一年,90后女孩劉琳來到安徽天柱山腳下的萬澗村,她和村民們說自己是從北京來的鄉村規劃師,要給這個古村落規劃未來發展。從此她就住在了村里。

劉琳有個習慣,會將每天的工作內容寫在記錄本上,如今已經寫了30多本。鄉村規劃師具體是干什么工作的?她的記錄本上寫了些什么內容?大城市來的小年輕能給幾百年歷史的古村落做好規劃嗎?對于她的到來,村民們一度議論紛紛。


長期駐村 為村落發展出謀劃策

鄉村規劃師究竟是干什么的?原來,2017年,安徽省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傳統村落保護試點工作,劉琳是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派駐到這里的。鄉村規劃師不是畫幾張圖紙、寫幾頁方案就走,而是要長期住在村子里,為村子的發展出謀劃策。既要想辦法提升村民的經濟收入、又要改善村民的居住條件、還要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潛山市的萬澗村有很多古建筑亟待保護。鄉村規劃師進村第一件事就是要改造老屋。

2020年十一假期,劉琳從2日下午開始討論改造方案,一直討論到晚上10點返回休息。3日,與施工方一起去看老屋現場,之后繼續討論改造方案。在劉琳進村之后,陸續又有一些熱愛鄉村工作的年輕人,從天南海北來到萬澗村,加入她的鄉村規劃師團隊。


老屋年久失修 村落空心化嚴重

劉琳,1991年出生,五年前從北京來到萬澗村,成了這里的鄉村規劃師。她可是帶著任務來的。四川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的她,進入到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工作。2017年,安徽省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傳統村落保護試點工作,潛山市的萬澗村成為試點村落之一,2018年劉琳就被派來了這里。

鄉村規劃師 劉琳:規劃其實是偏統籌前瞻,事實上它真的是能夠去統籌當下和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鄉村的發展路徑。

萬澗村是天柱山腳下的一個傳統古村落,在狹長地帶,沿著溪流山澗,散落著星星點點的古民居。這里的楊家老宅、楊家花屋等古建筑,已有400多年歷史。劉琳剛到萬澗村時,看到的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荒草沒膝的撂荒土地和年久失修的老屋。

鄉村規劃師 劉琳:其實我老家本身也是農村的,我很清楚鄉村的孩子經過學習,然后慢慢地遠離鄉土。讓我真正的堅持說鄉村的事兒可以干,其實是在我現在的單位。我認為從規劃的視角,去介入鄉村是一個比較好的路徑。 我記得2018年我剛來的時候,這個地方經常下雨,每一次下雨的時候我都要拿著我的手機,去花屋、老屋拍那些快要倒的房子,我特別擔心就是我還沒做什么,它已經倒了。

傳統建筑保護性維修,是劉琳剛來到這里就著手去做的第一件事,要在“保護古村落傳統風貌”和“提高村民宜居性”之間尋找平衡點,是劉琳和團隊小伙伴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

在劉琳看來,無論是規劃設計還是現場協調,遇到問題時團隊可以一起商量,最終都能想辦法解決。而最讓她頭疼和無奈的,就是當初村民們的誤解和質疑。

然而,劉琳并沒有因此灰心,她和伙伴們仔細琢磨,逐漸找到了打破誤解的辦法。他們開始走家入戶,主動和村民們聊天,真誠交往。有位老人在村里干保潔,劉琳就幫著他一起干活,從此他們成了忘年交。

記錄本記錄老屋改造工作的點點滴滴

劉琳把自己在村子里經歷的大事小情的都記到本子上,五年來,這樣的筆記她寫了30多本。

改造老屋事務繁雜,一點一滴都被劉琳記在了記錄本上。正是這種扎扎實實、真心實意的態度,讓萬澗村村民們真的把這些遠道而來的鄉村規劃師當成自家人,放心把村落交給他們規劃。

規劃師們各顯專長 幫助村民增收

一邊進行老屋改造,另一邊,規劃師開始謀劃著幫助村民們增收。團隊里有一名從華中農業大學碩士畢業的年輕人,叫許浩。他提出把村里的撂荒地利用起來,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帶領村民們種植金絲皇菊等農產品。另一名規劃師孫藝鳴則擅長拍攝視頻,正好可以承擔農產品的推廣工作。


他們先征得村干部的同意,組建起了一個專業合作社,名為“回味鄉愁”。村民們可以用入股的形式進行參與,定期獲得收益。擔任合作社理事長的老芮,是土生土長的萬澗村人,在外打拼了大半輩子,骨子里的“思鄉情結”又讓他回到了這里。

回味鄉愁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芮品高:我們在菊花田里面種菊花,上山采竹筍,最多的一年有1萬多2萬塊錢。

孫藝鳴在劉琳團隊中負責宣傳運營,當初她來到萬澗村本想要拍一部關于中國鄉村的紀錄片,但拍著拍著,她便愛上這里、留了下來,加入鄉村規劃師的團隊中。前不久,她開始籌劃如何提高村里農產品的知名度,擅長拍視頻的優勢也發揮了作用。

鄉村規劃師 劉琳:我們本身在做陪伴式的鄉村規劃,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去篩選一些合作團隊,有建筑、有景觀、有投融資,有各種農業的,我們其實打的是一個配合戰,一步一步地帶著村民跟上來,一起去做。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已經剝離開了建的過程,而是說我建、管、用,怎么樣在地化可持續運營下去,因為村子還是村民的村子,它不應該成為游客的村子,而應該成為本地人的村子。

幫助村民成立社團 陪伴式鄉村規劃

村子里環境變好了,村民們收入增加了。規劃師們開始布局如何豐富村民們的精神生活,讓他們過得更快樂。規劃師們為萬澗村規劃了一系列社團,老年協會、書屋小館長辦公室、詩歌協會、戲劇協會……為這些組織的發展規劃了大致方向,希望實現高度村民互助,村民自治、社會共助的模式。在劉琳畫下發展路徑圖兩年之后的今天,這些一一落地了。


維修老屋、添景造綠,在這群年輕規劃師們的帶動下,古老的村落越來越美。這里閑置的5000多平方米老屋,還被系統改造成了社區公共空間,有老年活動中心、兒童圖書館,還有青年旅社和旅游服務中心。看到村子發生著實實在在的新變化,劉琳他們成了如今村民們口中的“好孩子”。

萬澗村村民 李楠云:孩子在我們村里,幫我們家搞得是很好的,一切都是很棒的,我們就一直都想協助他們,很努力。

鄉村規劃師們騎電動車、拿著喇叭喊,向村民們進行活動宣傳。

鄉村規劃師 陳雪梅:整個村子非常地狹長,村民也都是依著小河來修建的房子,所以我們如果不拿著喇叭去喊,可能我們在下澗辦活動上澗的人壓根就不知道。

如今,在鄉村規劃師們的帶動下,村民們一起努力,不僅讓鄉村建設發生著改變,大家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鄉村規劃師 劉琳:萬澗村只有二三十個留守的孩子,在我看來就是這二三十個孩子,就是這個村子的希望,是可能以后有機會,會回到這個地方的。

鄉村規劃師 陳雪梅:教育它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持之以恒,更多的是一種陪伴式的成長,就是跟他們一起慢慢成長。

為青春留下記憶 為鄉村注入活力

看了鄉村規劃師和古村落的故事。我們理解了鄉村規劃師不只是規劃建筑,建了之后要管,管了之后要可持續地用好。不是畫一張很美的規劃圖丟給村民,而是陪伴式地和村民一起把規劃變成現實。

來到萬澗村的劉琳已經開始介入到下一個鄉村的規劃工作當中。她的工作記錄本描繪著湖北省丹江口市蔡灣村的未來。劉琳說,她希望以后能幫很多鄉村進行規劃,就像集郵一樣,把這一個個規劃建設后的“和美鄉村”貼滿自己的青春之路。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