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3日電 日前,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指出,首席經濟學家幾乎一致預測,中國經濟會在2023年將加快復蘇。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表示,中國將是2023年亞洲“經濟增長的最強驅動力”。
2023年5月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網站
5月1日發布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指出,自2023年1月以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明顯增強,其中亞洲地區的經濟活動料將最為活躍,而中國擴大開放預計會推動經濟加快復蘇,并提升整個亞洲的活力。
該報告顯示,在一項對“不同區域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的調查中,受訪者幾乎一致認為,中國2023年的經濟增長將至少“溫和”,甚至是“強勁”或“非常強勁”的,而在2023年1月的調查中,只有50%的受訪者持有這樣的預期。
報告指出,中國調整和優化防疫措施后,不僅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出現變化,也改善了中國鄰國的增長前景。93%的首席經濟學家預計東亞和太平洋地區至少會出現“溫和”增長,39%的人預計會出現“強勁”或“非常強勁”的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5月2日發布《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展望報告》,圖片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社交媒體截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5月2日發布的《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展望報告》中也給出了類似展望:在當下全球金融環境收緊、通脹高企以及美歐銀行業危機使世界經濟格局愈發復雜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加快復蘇將為亞太和全球經濟提供巨大動力。
報告指出,在中國和印度的樂觀前景推動下,亞太地區將成為2023年最具活力的世界主要地區。在該地區,中印這兩個最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將貢獻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半左右,亞太其他地區將貢獻另外五分之一。
該機構認為,中國和印度將推動2023年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率達到4.6%,超過2022年的3.8%。這一預測較IMF在2022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上調0.3%。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中國擴大開放對亞太地區至關重要,對亞洲產生的溢出效應將集中在消費和服務業需求方面。
資料圖:春節假期鄭州一商場迎來不少消費者。韓章云 攝
IMF將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上調至5.2%。中國官方將202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
除了經濟預期,通貨膨脹也是國際機構格外關注的問題。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稱,2022年美歐通貨膨脹率創40年之最,疊加地緣政治沖突等問題,世界經濟復蘇難度和不確定性增大。
《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中,76%的首席經濟學家表示,他們預計2023年許多國家的生活成本仍將居高不下。在歐洲和美國,絕大多數首席經濟學家(分別為90%和68%)預計2023年通脹水平將會“很高”或“非常高”。經濟學家對中國給出不同的預期。只有14%的受訪者預計中國會出現較高水平的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