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江南、漢風淮海,大江東去、運河北流……歌曲《夢里江蘇》唱出江蘇獨有的旖旎風光,勾畫出海內外“江蘇人”對家鄉的共同回憶。
5月20日下午,700多位嘉賓相聚第三屆江蘇發展大會主題論壇之一的三春暉“我蘇”講壇,多位在各自領域卓有建樹的海內外“江蘇人”在感懷故土的同時各抒己見,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貢獻智慧。
心懷桑梓,還家萬里圓夢
當“游子”齊聚一堂,總有訴不盡的家國情。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香港江蘇社團總會創會會長唐英年將家族跨越百年的家國情懷娓娓道來,言語中滿是驕傲。1921年,祖父唐君遠割舍學業回到家鄉無錫創辦實業,抗戰時為保護企業不受日寇吞并不惜廠房被炸,解放后積極參與經濟體制改革。父親唐翔千在香港創業,從紡織業、成衣業,再到電子工業,與同業鑄就香港工業發展基礎,并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感恩家國、勇于擔當始終是唐氏家族秉承的傳統。
雖自嘲一口“港普”不算“鄉音”,但唐英年對家鄉的牽掛一如父輩?!袄霞覈兰覙虻拇竺字蟪龅拿罪埾銍妵姡渖蠠o錫大閘蟹拆出的蟹粉和鎮江香醋,別有一番風味。”說起江蘇近年來的發展,唐英年更是如數家珍。以全國1%的土地、6%的人口創造出超過10%的GDP,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發展與民生指數列全國省域之首……“江蘇累計使用外資中的50%來自港資,蘇港強強聯合有著很好的基礎?!碧朴⒛杲ㄗh江蘇充分利用香港優質金融、加快高新科技產業創投,并深入開展文化教育聯動、全面提升兩地人才質量?!疤K港協進優勢互補,定能創出新的輝煌!”
因為熱愛,所以鄉愁滿懷,與家鄉“雙向奔赴”。談起十多年來回國投資創業的心路歷程,津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貢毅感慨:“是江蘇各級政府一直以來的關心幫助及政策支持,才使我有今天的成就。”
1988年,懷著成為一名經濟學者的理想,貢毅離開家鄉常州赴美留學。2005年,帶著在多家跨國企業擔任高管的豐富經驗和對國際產業發展的觀察,貢毅回到家鄉創業。憑借著對國際市場的精準把握,公司銷售很快躍上億元臺階。為助力家鄉營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2007年,貢毅在常州武進國家高新區建設起津通國際工業園,開創以現代服務業帶動先進制造業的“雙輪驅動”科技工業園發展模式。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園區集聚了一批國內外優質現代服務業專業機構外,和一支國際化運營團隊,引進200余家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國內外制造企業和留學海歸創業企業入駐,有力推動常州產業轉型升級。
為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貢毅建議:在重點領域整合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成果孵化、人才培養、科技金融等創新全鏈條資源要素,建設協同創新平臺;關注華人外資企業及海歸企業在江蘇對外開放中的獨特作用,制定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真正激發他們來江蘇投資發展的新動力。
青春有責,奮進續寫輝煌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海內外“江蘇人”中的青年一代以及深受父輩影響的“蘇二代”,正擔負起時代的擔當,用火熱的青春書寫精彩的人生,為江蘇的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動力。
新加坡金鷹集團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中國投資,第一站就選擇了江蘇。金鷹中國董事長陳昱廷出生于印尼華僑家庭,雖從小在國外長大,但每年暑假都會來江蘇學漢語。陳昱廷感嘆:“江蘇也是我的家。”目前,新加坡金鷹集團在江蘇各地累計完成投資超過300億元,陳昱廷也從父輩那里接過了愛國的旗幟,帶領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發揮華僑華商優勢,搭建溝通中國與世界的橋梁。“今后我們將繼續主動融入江蘇、投資江蘇,通過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發展貢獻力量!”
從長江之濱到香江之畔,南京青年陳浩已在香港奮斗了12年。作為香港澳門南京青年聯合會會長,陳浩一直致力于推動蘇港青年之間的溝通交流。他積極搭建合作共享平臺,向香港青年推介江蘇文化和金陵文化,推介中國高質量發展成果和機會,增強香港青年對國情國策的理解認識?!敖K為香港青年施展才華,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标惡坪粲跆K港青年進一步攜手共進,著力創造新的業績,“我自己也將繼續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為推進兩地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p>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中國校友會秘書長呂游在一次公務對接中,與以色列結下不解之緣,從此成為推動江蘇和以色列創新、教育、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之一。2015年8月從特拉維夫大學畢業后,呂游在以色列創業成立洼地創投有限公司,服務中國企業家赴以色列投資考察。目前,呂游擔任蘇州市級海外創新中心——洼地科技以色列創新中心負責人。中心通過孵化海外科技項目、轉化海外科技成果、引進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在人才培養與交流、技術研發與合作、資本服務對接、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為江蘇合以色列創新合作提供支撐。他表示,未來將進一步促進江蘇與以色列的合作交流,積極構建國際化協同創新網絡,為江蘇創新發展集聚更多資源。
發展日新月異,青春一脈相承。幼年離開祖國隨家人定居澳洲、現在南京大學經濟學系攻讀博士的楊梅無論走多遠都割舍不下對故鄉的依戀。在學習之余,她積極參與各類與海外僑胞相關的社會活動,在婉轉悠揚的地方小調里沉醉,在古老滄桑的城墻古跡上詠嘆,品味色香味全的舌尖美食,感受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認真了解中華文化,用心感應江蘇發展活力?!拔乙褍炐銈鹘y文化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江蘇圖景介紹給海外的朋友,做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的橋梁?!?/p>
凝心聚力,共謀發展新章
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見證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也牽動著游子內心對家鄉的惦念。講壇上,多位嘉賓發揮專業所長,為家鄉謀發展、獻良策。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教育是關鍵。在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趨勢下,江蘇應該如何抓住潮流,提升教育水平和質量?德國科學院院士、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孟立秋認為,全球教育已從師道尊嚴的1.0階段發展進入以學生為中心的4.0階段,教學不再受時空的局限,數字化、人工智能技術將分擔教師的一部分職責。孟立秋建議,江蘇教育工作者應因勢而動、乘勢而上,主動探尋數字化時代教育變革創新之路。對此,江蘇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并啟動實施江蘇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江蘇卓越工程師專項計劃,以高水平的人才隊伍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
天更藍、水更清,是眾多嘉賓回到家鄉后的共同感受。在北歐生活工作30多年,挪威科學與文學院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奧斯陸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許崇育始終與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保持合作。談起“水韻江蘇”,最令許崇育驕傲的,是家鄉徐州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巨大轉變。許崇育表示,保護生態環境與發展經濟并非不可兼顧,并指出,在生態治理中必須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他建議江蘇強化環境科技創新,大力提升環保科技創新能力,強化成果轉化,同時增強全民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為“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江蘇提供關鍵保障。
藝術是人類共通的語言。江蘇的優秀文藝成果如何走出去,受到世界人民喜愛?日本京劇院院長吳汝俊身體力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出生南京一個梨園世家,吳汝俊旅日多年,創排了多部受到海外觀眾青睞的原創新京劇大戲。源源不斷的藝術靈感從何而來?吳汝俊說,是故鄉?!霸谶@個江雨霏霏、六朝如夢的圣地,隨便捧起一把沙土、舀起一瓢清水,都有數不清的故事與講不完的親情?!?/p>
以文化人,潤物無聲。吳汝俊建議在常態化、持續性宣傳方面謀篇布局,為傳統文化的表演提供精美舞臺,為藝術創作創新提供寬松、包容、開放開明的平臺和精細服務,為文藝作品提供更加廣闊多元化的展臺,共同促進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朱娜 樊玉立 劉瀏/文 邵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