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的體檢報告單上增加了“脂肪肝”的字眼,有的人年年體檢年年有,卻不以為然;有的人盡管看起來不胖,卻也查出脂肪肝,甚是困惑。為什么看起來不胖卻有脂肪肝?如何正確對待脂肪肝?治療脂肪肝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近日,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了江蘇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周希喬,她提醒,脂肪肝不是胖子專屬,“管住嘴、邁開腿”是防治最有效方式。
脂肪肝成為我國第一大肝臟疾病
脂肪肝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導致肝臟發生功能性病變,進而影響肝臟正常代謝的肝臟疾病。周希喬介紹,目前脂肪肝已取代乙肝等病毒性肝炎成為我國第一大肝臟疾病。數據顯示,全世界有超過13億肝病患者,其中4億多都在中國,而在這4億多中國患者中,又有近半數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脂肪肝的病因主要為肥胖或超重、2型糖尿病血脂紊亂等營養過剩及代謝異常,近年來,全球相關專家已經一致同意將‘非酒精性脂肪肝’更名為‘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
起病隱匿,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
盡管脂肪肝的患病率很高,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仍然相當有限。“脂肪肝患者對肝臟疾病的認知率很低。”周希喬坦言,不光是患者,目前臨床醫生對脂肪肝的關注度也不足,與其他高度流行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肥胖癥、糖尿病、心血管病相比,脂肪肝很少受到公共衛生角度的關注。“臨床上,由于脂肪性肝病導致的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癌變的患者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周希喬說,脂肪肝起病隱匿,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進展也較為緩慢,大多數患者是在做肝功能及影像學檢查時偶然發現有脂肪肝,而且很多人即便體檢發現有脂肪肝,也可能覺得無關緊要,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周希喬提醒,脂肪肝患者最好到專科進行評估治療,同時接受相應的飲食、運動指導。
脂肪肝高危因素不止是肥胖
許多偏瘦的人充滿疑惑,明明看起來不胖,為什么也會有脂肪肝?“只有肥胖的人群才可能出現脂肪肝,這種觀點并不準確。”周希喬表示,脂肪肝是指肝細胞內脂肪聚積過多導致的病變,確實多見于肥胖人群,部分身型瘦的人群也會得脂肪肝。
在周希喬看來,亞洲人群體質的一大特點是,皮下脂肪含量雖然不高,但內臟脂肪含量很高,因此看起來不胖卻有脂肪肝,“其實,引發脂肪肝的高危因素遠遠不止肥胖一項,2型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良、長期喝酒、血脂偏高、患有病毒性肝炎、短時間內體重快速下降、素食主義者、服用某些藥物、家族遺傳等因素也都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見原因。身型瘦的人群因為壓力大、熬夜、飲酒等影響導致脂肪代謝紊亂,也可能出現脂肪肝。”
周希喬表示,臨床上有很多瘦子不僅患有脂肪肝,同時還會出現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綜合征的表現,“這類‘瘦胖子’盡管看起來不胖、四肢纖細,實則表現為腹型肥胖、胰島素抵抗和體脂分布異常,事實上,比‘均勻的胖’更加危險。”
“管住嘴邁開腿”是最有效防治方式
“其實脂肪肝是可控可防的,但如果一直忽視它,那么時間長了就會發展為我們控制不了的局面。”周希喬強調,對于脂肪肝患者來說,早期調整生活方式就是最有效的治療,包括飲食控制、合理運動等,“尤其是輕度脂肪肝患者,大多是因為攝入熱量過剩、代謝相對不足所致,如果體檢中沒有發現血糖、血脂等異常,那么‘管住嘴、邁開腿’就能顯著降低肝臟脂肪浸潤的程度,甚至完全逆轉脂肪肝。”
脂肪肝的形成與飲食有很大的關系,“管住嘴”是改善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基礎環節。脂肪肝患者平時要盡量避免含糖飲料,少吃油膩食物,減少肥肉、動物內臟、葷油和油炸食品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糧等,增加膳食纖維含量。脂肪肝患者應戒酒或避免過量飲酒,努力減少肝內多余的脂肪。
脂肪肝患者“邁開腿”很關鍵,即合理運動,減輕體重。肝功能正常或輕度肝功能損傷的脂肪肝患者,可采用中等量有氧運動(如騎自行車、快速步行、游泳、跳舞等),每周4次以上,累計時間150~250分鐘,每周最好進行2~3次輕或中度阻力性肌肉運動(舉啞鈴、俯臥撐、彈力帶等),更好地控制體重,獲得更大程度的代謝改善。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肝臟損傷嚴重的患者,則不宜進行中高強度的鍛煉,需要針對病因治療,病情穩定后再逐步開始鍛煉。
通訊員 麻云 現代快報+記者 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