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期待已久的海門紅殼小粒花生,過段時間就可以上架了,并且都是農家種的有機花生,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生產現場”,“現貨”還在生長!”
抖音上的一段視頻里,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常樂鎮培才村90后女生朱家明正在花生地里向消費者推介當地優質花生,原生態成為產品售賣的最大亮點。視頻外,一部智能手機、一臺補光燈,就架在田間地頭旁。
觀念改變“視野”,直播電商創造廣闊銷售空間
作為土生土長的海門青年,2020年朱家明大學畢業以后就回家創業,通過短視頻拍攝和直播帶貨等方式,大力推銷家鄉的民俗和土特產,將海門的蘆稷、大米、紅燒山羊肉等賣到了全國各地。
“三年時間,我們就實現直播帶貨總銷售額超1000萬元,僅海門家喻戶曉的蘆稷這個單品就超過200萬元。”朱家明說,目前在抖音上積累了60萬粉絲。
數字賦能,正持續激發鄉村產業活力。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海門農民通過“直播帶貨”等線上營銷模式,推動農產品“觸網”,拓展銷售渠道。
借助直播電商發展的東風,農產品銷售打破了過去的時空限制,時時都能銷售,處處都是平臺。海門區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主體,從最初的不足十家,發展到現在的近150家;網店從最初的幾家,到目前的近200家;電子商務年銷售額從開始的幾十萬,發展到現在的幾億,翻了數百倍。
一手拿著直播設備、一手拿著農產品,通過直播平臺與粉絲們親切互動……像朱家明一樣“新農人”正在投身鄉村振興的廣袤舞臺,農民網紅“直播帶貨”已成為農產品營銷一道靚麗風景線,形成新動能助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
現如今,越來越多海門農戶嘗到了直播帶貨的甜頭。在海門區委網信辦組織的公益助農帶貨直播活動,幫助江心沙農場、四甲鎮貨隆村等基層組織,成功售出價值數百萬的農產品;悅來鎮延奎村,年輕村支書吳勝樺親自上陣直播,向網友賣力吆喝本村種植的桑葚,一小時就將1200多盒桑葚銷售一空......
渠道重塑“內容”,“公司+農戶”滿足市場需求
走進常樂鎮頤生村,四季常樂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慶峰正在安排農戶打包蔬菜。
“為了滿足網上用戶多種需求,我們設置了多種蔬菜包的形式,比如空心菜、黃瓜、菠菜、萵苣四個品種,6斤組合成一個30元的蔬菜套餐包,滿足一個家庭兩三天的用量”許慶峰說,光這個蔬菜包,一天就能賣出上千份,“分開賣,最早還是直播間觀眾提的要求。”
最開始,單一品種售賣長期以來是主流,但許慶峰直播帶貨時發現,“像我們售賣的是新鮮農產品,不同的買家有不同的分量。”顧客需要,再加上利潤空間夠大,許慶峰思量后,開始成立了公司,和周邊農戶聯合起來,各家供應不同的蔬菜,組合起來成為一個蔬菜包,不僅有單人份的,還三口之家、三代同堂份,滿足不同人群需要。
事實上,隨著直播電商渠道的興起,銷售產品的“內容”正在悄然改變。隨著平臺對農產品要求逐漸變高,散貨已不太適合在電商平臺上賣,更多直播電商思考如何從“產業優勢”轉為“品牌價值”,推動現代農業全鏈條的標準化,將更多農產品變成標準化商品,這樣才能進入更大的市場。
“以前我們只是借助直播帶貨,如今我們打造出自己農副產品品牌,搭建起完整的產銷鏈條。”四甲鎮南通甲秀天下農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秋韻成介紹,“目前我們公司對四甲鎮的農戶、合作社、食品加工企業等進行全面整合,幾十種農副產品通過這個品牌直播售賣,帶動周邊更多農戶就業增收!”
如今,涌現出更多“公司+農戶”,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鏈、利益鏈,帶動農戶訂單生產、加工就業、合營合伙、快遞運輸等,讓分散的小生產連接網絡大市場。
聯合培養“頭雁”,人才涌現帶動鄉村振興
如今,“銷農貨,找電商”成為許多農民的共識,讓農民從“會種”到“會賣”,對推動農村電商提質增效、促進農產品進城具有積極意義。
又到櫻桃成熟季,余東鎮富民村民張兆勇家的櫻桃園里一簇簇、一顆顆又大又紅的櫻桃掩映在碧綠之間。與往年不同的是,他身前還架著一部手機正在拍攝視頻。沒過多久,一條“櫻桃紅了”的短視頻更新在“櫻勇客”的抖音號上。從一竅不通,到熟練掌握視頻拍攝、剪輯技巧,海門不少群眾的生活因一部手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兆勇的視頻制作經驗并非全靠個人摸索,還得益于政府支持的學習平臺。
2020年,海門入選全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縣,在完善基層電商服務體系和拓展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方面開展了相關工作。海門區每年都組織區、鎮、村電商達人和相關信息員開展了助力農產品出村進城直播帶貨培訓,邀請電商專業人士進行授課,特別邀請電商成功人士進行經驗分享,拓寬營銷思路,提升直播技巧。
鄉村“土特產”搭上直播“快車”,還需要好的“車頭”來帶。近幾年,海門積極引導傳統涉農主體“觸網”營銷,支持返鄉大學生、農村帶頭人等個體依托直播電商創業興業。在2022年期間,海門區委網信辦與區農業局、商務局組織開展了“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培訓、蘇貨新農人培訓等班次,主要學習互聯網營銷及直播電商知識,通過考試實訓,160多人的“新農人”和直播達人獲得結業證書,對今后開展直播銷售起到了積極作用。張兆勇就是在這個期間接觸直播賣貨這個新鮮行當的。
“直播帶貨十分給力,比我自己以前聯系批發商上門收購賺得多。”張兆勇說,通過直播電商賣出單價比他自己賣給收購商的單價高出四五元一斤。(海清 吳璟 周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