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蕪湖十里江灣的生態蝶變。
新華社合肥6月8日電 六月的新安江,碧波澄澈。
早晨八點半,隨著一聲鳴笛,??吭诎不帐↑S山市歙縣深渡碼頭的“新安7號”游輪徐徐向下游千島湖開去。發源于黃山市的新安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為千島湖提供了60%以上的入湖水量。一江碧水兩省共護,演繹出共建共享綠色發展動人圖景。
從衛星視角俯瞰長三角區域,這里水網密布、跨界河湖眾多。如何避免“九龍治水”,實現共建共享,曾是生態實踐難題。
2018年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8月,在安徽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三角地區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不僅要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態保護和建設上帶好頭。
牢記囑托,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凝心聚力共繪大美生態畫卷。
圖為新安江畔的歙縣深渡碼頭2019年5月1日與2023年5月1日的手機熱力對比。手機信號密度越大,顏色越深。更大范圍、更密集的手機信號,反映出大幅增長的人流量。
“新安7號”船長張放明跑皖浙跨省游船運輸近30年,掌舵“新安7號”也有5年時間,明顯感受到這條跨省旅游航線因生態之變帶來的“熱度之變”。他說,10多年前,每到梅雨季,江上隨處可見從山上沖下的垃圾,近年來環境大幅改善,越來越多人選擇來一場沿江而行的生態旅游?!靶掳?號”是一艘載客200人的大型游輪,需要當日預定人數超過160人才能開行。“今年最近3個月開行的次數相較5年前同期翻了約一番。”張放明笑著說。
生態變化來自皖浙兩省的通力合作。兩省建立了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試點,“水質不達標,上游補償下游;水質達標,下游補償上游”,被形象地稱為“水質對賭”。如今新安江流域經過三輪生態補償試點已邁向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樣板區建設,兩省從“生態共?!毖由斓健爱a業共興”,在持續聚焦水環境生態保護提升的同時,加快構建資金、產業、人才等市場化、多元化補償機制,邁向綠色發展新階段。
圖為黃山市徽州區豐樂河畔化工企業整治前后對比。
黃山市徽州區豐樂河是新安江的二級支流,原本河畔聚集著30多家化工企業。如今工廠搬走了,原址區域持續推進生態修復,已成為群眾休閑娛樂聚集地。在歙縣,新安江歙縣段沿途分散的企業近年來也集中搬遷到歙縣經濟開發區城西園區,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圖為黃山市歙縣經濟開發區城西園區。衛星照片顯示,園區企業越來越密集,這些企業主要來自歙縣新安江沿線。
與此同時,共建杭黃綠色產業園、推動建設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開展林業碳匯交易和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權交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也在不斷探索構建。
俯瞰長三角,長江猶如一條銀帶。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也是區域的共治課題。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詳細了解馬鞍山市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長江十年禁漁等工作落實情況,并走到江邊察看長江水勢和岸線生態環境。
“如今在江上,我們和江蘇漁政的聯合行政執法已經常態化?!卑不帐●R鞍山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一大隊隊長崔圣夏說。
在長江上搞非法采砂和捕魚的違法人員,喜歡和執法人員“躲貓貓”,這曾讓需要重點盯梢約40公里交界水域的“老漁政”崔圣夏十分頭疼。2021年3月,安徽省馬鞍山市和江蘇省南京市建立長江蘇皖交界水域守護黨建聯盟,針對非法捕撈、非法航行和非法采砂等,建立信息共享和聯防共治機制。除了建立日常溝通機制,每年兩地多部門還在交界水域開展4次聯合巡查。
圖為衛星視角下的千島湖。
開展固廢危廢聯防聯治,建立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利用處置“白名單”和“黑名單”機制;實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攜手立法加強長江江豚保護……更多領域聯防共治扮靚了長三角的生態底色。
數據顯示,長三角三省一市已有17個市縣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8個區創建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2年,區域內關?!靶』ぁ逼髽I1477家,港口和水上服務區綠電使用率不斷提升,區域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同比增加78%。
以綠為心,長三角的同心圓越繪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