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盛世中華,何以中國,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文化既是凝心聚力的精神支柱,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必要條件。因此,在縱向上抓住歷史、現在與未來,橫向上領會時代精神、民族氣節與核心價值,深度上把握多元文化的交鋒、交流與交融,對于我們賡續中華文明的基因,共同創造新時代的新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根深本固,枝繁葉茂,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堅持自信自立。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我們堅持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粗糲能甘,紛華不染,揚文化之帆,亮中國精神。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堅持開放包容。中華文明以突出的包容性聞名于世,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鑒中不斷豐富自身文化內涵,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和平、開放、共享的追求厚植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之中,熔鑄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理念,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在拓源中貫通,在引流中超越,匯成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中華文明長河。
革故鼎新,與時俱進,乘時代之風,踏革新之路。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堅持守正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我們要始終立足基本國情和道路,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激揚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以革故鼎新的正氣和銳氣,積歷史之厚蘊、譜寫當代華章。
“一個民族的復興,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強大支撐;一個時代的進步,總是以文化的繁榮為鮮明標識。”新征程上,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讓文化的力量潤澤每一顆心靈,一定能為國家的發展進步提供不竭的動力。(李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