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新“縣”象調研報告】江蘇句容:將夢種在大地上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再赴江蘇考察,要求江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我蘇網攜手全國多個縣級融媒體中心,推出系列融媒體報道《新“縣”象印記——探路中國式現代化縣域調研行》,記錄我國地方行政區劃的基本單位“縣區”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起而尋策、敢為人先、踔厲奮進的火熱場面,通過調研和解剖式報道,為各地提供啟迪和借鑒。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深刻闡述了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要求江蘇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



  句容,地處江蘇南部,擁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典型丘陵地貌。由于地貌多樣,單一的農業生產方式并不完全適用于句容。在“時代楷模”“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等一批農技專家的帶領下,句容“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探索利用當地自然稟賦,轉變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結構,逐漸形成了“戴莊經驗”“丁莊樣本”等高質量發展成果,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農業現代化之路。



江蘇句容



  天王鎮戴莊村是句容生態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這里的有機稻,在8月初收割了第一茬后,即將迎來第二茬收割。



糜志鵬(左)和希姆(右)在戴莊稻田

  這些稻田已經連續17年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卻依然長勢良好,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戴莊通過生物多樣性培養,讓水稻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溝渠使用泡沫磚代替全部硬化,給予了小動物棲身之地;稻田收割后翻耕再種的紫云英既為牲畜提供口糧,又是很好的有機肥;鴨子吃掉雜草和飛蟲,鴨糞做肥料,“以田養鴨,以鴨促稻”的共生模式實現種植和養殖的雙收益......種種生態手段的運用,形成了山下“稻(菜)+草+畜禽(漁)”的生態循環種養模式,讓土地高產高效。



鵝稻共作

  “我們還恢復山頂的森林生態,讓野生動植物安家,在山坡上種果樹和茶樹。”天王鎮戴莊村黨委副書記、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技術員王忠立表示,山頂、山坡和山下三類農業生態系統完整組成了豐富多彩的丘陵山區小流域生態景觀,既保住了綠水青山,又恢復了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農業發展新模式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中華農耕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綠色創新成果相結合,實現了戴莊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解決了農業比較效益不高,大多數農民缺乏自主務農積極性的問題,為全面完成中國式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經過戴莊的努力,有機稻米、有機蔬菜等農產品品牌應運而生,在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加持下,增收的稻米釀成米酒,有機蔬菜實現會員制銷往全國的同時配供生鮮超市、電商平臺。2022年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

  據統計,戴莊村年人均純收入從2003年的不足3000元躍升至2022年的4萬元。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專業務農戶,絕大多數年可支配收入已達12萬到15萬元,與當地城鎮一般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相近。



  有著“中國葡萄之鄉”美譽的句容丁莊村,用小葡萄“串”起了鄉村振興的“甜蜜”事業。如今的丁莊葡萄不僅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更是在2023年實現了連續三年走出國門。



1989年丁莊村種下的第一棵葡萄樹

  曾經的丁莊村由于地處丘陵崗坡地帶,水資源短缺,傳統種植作物經濟效益低下。1989年,全國勞動模范方繼生種下了2畝巨峰葡萄,也點燃了丁莊葡萄的“星星之火”。看到葡萄效益好,村里的農戶也跟著種植。在方繼生的帶領下,“葡一代”們開疆辟土,葡萄的種植面積達到了2萬畝。

  為了避免單個農戶之間相互競爭、在市場缺乏話語權,2015年丁莊萬畝葡萄專業合作聯社成立,把丁莊村1900多戶農戶擰成了一股繩。聯社實行“統一品種育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資料、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品牌銷售”的“丁莊標準”,實現了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對接。目前,丁莊葡萄已與盒馬鮮生、百果園、開市客、叮咚等多家中高端商超及大型電商交易平臺建立穩定合作。



丁莊葡萄分揀中心生產線

  30多年間,還有不少“葡二代”逐步從老一輩手中接過“接力棒”。返鄉創業的王娟多次跟隨農技專家、江蘇“最美科技工作者”芮東明前往日本山梨縣學習,把二丫葡萄專業合作社經營得越來越好,回鄉幫助父親的呂林通過網絡推廣吸引游客上門采摘,并開設淘寶店和抖音,做起了電子商務……他們在傳承創新中成為新一代丁莊葡萄產業的中流砥柱,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如今,丁莊村葡萄年產值達4個億,人均年收入達到5.05萬元。為了讓丁莊葡萄種得更好,“今年我們還建立了丁莊葡萄產業研究院,有十多個品種的葡萄正在試種研發階段。”丁莊村團支部書記、丁莊萬畝葡萄專業合作聯社分揀中心質量管理負責人吳陽表示,10月在建的葡萄智慧基地也將讓未來的葡萄產業更加多元。



  句容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搭配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丘陵山地地貌,形成了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獨特優勢,也誕生了一批集農業生產與農業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驗園。



丁莊村葡萄主題手繪墻

  為了延伸丁莊葡萄的產業價值,句容一方面打造包括網紅葡萄主題手繪墻、葡萄主題民宿在內的特色鄉村旅游項目來吸引游客。另一方面,連續舉辦14屆丁莊葡萄節,單次參與人數累計百萬,葡萄銷量累計千噸。此外,葡萄評比大賽、葡萄架下的文明實踐等形式豐富的活動,進一步提升丁莊葡萄的品牌影響力。

  句容的花產業也早已與休閑觀光農業緊密結合,開辟出“鄉村微度假新賽道”。金秋時節,白兔鎮伏熱花海景區內秋花絢爛,波斯菊、雞冠花、百日草、粉黛亂子草等競相綻放。做到月月有花賞的同時,伏熱花海依托各色花資源,橫向發展起鮮切花、盆栽、景觀設計等產業,農民種花、賣花都有收入。伏熱花海營銷部經理朱容寧表示,“我們帶動周邊近百名農民就業,讓他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4到5萬元。”



白兔鎮伏熱花海

  調研中,我們看到,像這樣的三產融合項目在句容的每個村鎮都能看到。在一村一品甚至一村多品的基礎上,句容串聯起農村旅游點,形成了農文旅融合的全域效應,讓每位游客都能找到自己的詩與遠方,也把美麗風景切實變成了美麗經濟。今年1-10月份,句容市接待游客總人數1154.7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27.35億元,其中鄉村旅游收入約占50%。

  “近年來,句容形成了由‘都市農業’統領‘精品農業’‘休閑農業’‘循環農業’‘智慧農業’的發展格局,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的同時提高了鄉村環境的美觀度,促進了城鄉發展建設,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句容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包俊華向記者說道。



戴莊村白沙高標準農田

  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張張綻放著的笑臉告訴我們,寫在田埂上的夢正一步一步成真。“山上有茶、樹上有果、水中有魚、四季有花、村中有客”的中國式現代化畫卷正在句容大地徐徐展開。

  新征程上,句容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腳步,仍在繼續。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