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劉鑫
近日,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縱觀10項重點整治任務,從“清朗·打擊違法信息外鏈”專項行動到“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從“清朗·規范生成合成內容標識”專項行動到“清朗·規范網絡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既是以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滿足群眾新期待新要求的直接體現,也必將推動網絡生態持續向好,讓網絡“清風”勁吹神州大地、護航中國式現代化嶄新征程。
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也是廣大網民的共同期待、管網治網的重要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空間法治建設,無論是持續推進“凈網”“劍網”“護苗”等整治行動,還是全面整治“飯圈”亂象、網絡水軍、流量造假等問題,抑或是陸續出臺《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一系列務實舉措、適時之舉,為依法打擊網絡違法犯罪行為、保障網民的合法權益、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生態提供有力保障。過往實踐表明,注重網絡空間治理、依法管網治網,符合時代發展、順應百姓心聲。對違法亂紀等不文明行為,只有堅持有亂必查、有害必除,方能讓清風正氣分外充盈。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也就整治網絡暴力、營造良好網絡生態提出建議提案。當前,隨著數字技術的突飛猛進,在線購物、遠程醫療、云端視展等已延伸和拓展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但在共享互聯網“紅利”的同時,我們所面臨的網絡空間中“煽動粉絲買代言”“輕信詐騙失財產”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如何讓億萬網民在網絡空間中擁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是我們在新征程上必須答好的現實課題。而此次“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的開展,為推動網絡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寫下了生動注腳。
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網絡法治建設始終在路上。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推動網絡空間天朗氣清、和諧安寧,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大屏還是小屏,都沒有法外之地、輿論飛地。要堅持依法治理,樹立“零容忍”“嚴管理”鮮明導向,既從源頭監管抓起,規范網絡主體行為、細化平臺確權定責,讓不文明行為在網絡空間成為“過街老鼠”,也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投訴舉報機制,對違法行為做到重拳出擊、猛藥去疴。同時,法律的權威來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要加強法治宣講,推動網絡法律知識入腦入心,全面提升網民的法治觀念,讓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在網絡空間落地生根、全面彰顯。
行動始于當下、奮斗正當其時。新的春天、新的起點,按照計劃安排有序推進“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堅定不移推進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多方合作、齊抓共治,一抓到底、久久為功,必將能夠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讓網絡空間充盈清風正氣、網上精神家園更加幸福美好。(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