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8時40分,隨著X8157次西安—馬拉舍維奇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開出,這標志著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達到9萬列,發送貨物超870萬標箱,貨值超3800億美元,保持安全穩定暢通運行。放眼當下,奔馳不息、聯通萬里的中歐班列不斷“跑”了起來,不僅續寫著古老亞歐大陸的生機勃勃,也正一路歡歌駛向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美好未來。
中歐班列素有“鋼鐵駝隊”之稱,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標志性品牌,已成為世界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了解,2011年,首列重慶至德國杜伊斯堡的國際班列探索開行,大幕至此拉開。在2016年至2023年,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1702列增加到超1.7萬列,年運輸貨值由80億美元提升至567億美元,運輸貨物品類擴大到服裝鞋帽、汽車及配件、日用百貨等5萬余種。特別是2023年以來, 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成為中歐班列運量新的增長點。可以說,經過十余年的發展,中歐班列線路從無到有、運力從少到多,開辟了亞歐陸路運輸新通道,搭建了國際經貿合作的新平臺,為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中歐經貿往來注入了強勁新動能。
深化互聯互通,促進合作共贏,古老的亞歐大陸不斷續寫新的絲路故事。在國內,一批鐵路口岸站、發運站擴能改造及鐵路通道補短板項目先后實施,經六大口岸出境的三條運輸主通道運輸能力大幅提升,時速120公里圖定中歐班列運行線已達87條;在境外,義烏、烏魯木齊等地至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意大利薩萊諾等地的跨里海、黑海中歐班列陸續開行,“暢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境外通道網絡格局日益成熟……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一列列奔流不息、晝夜星馳的“鋼鐵駝隊”重塑了絲路繁華,鋪就出一條布滿商機的國際鐵路聯運“黃金通道”。
中歐班列運載的是商品,傳遞的是機遇,帶來的是希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3個城市,連接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服務網絡基本覆蓋歐亞全境。以德國港口城市杜伊斯堡為例,中歐班列吸引了100多家物流和電子商務等領域的中國公司在當地落戶,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極大激發了這座城市的新活力。除此之外,在波蘭邊境小鎮馬拉舍維奇,中歐班列運載的商品在此集散,為當地經濟增長和就業作出重要貢獻。實踐充分證明,中歐班列源自中國,聯通亞歐,惠及世界,是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的生動實踐。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兩千多年前,古絲綢之路上駝鈴陣陣,商旅不絕于途,如今中歐班列的汽笛聲代替了昔日悠揚的駝鈴,喚醒了這條貫通亞歐的貿易“黃金通道”。展望未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和中歐貿易不斷增長,中歐班列的運輸需求必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只要進一步推動中歐班列朝著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發展,讓“跑”起來的中歐班列馱得更多、去得更遠,“中國好貨”必將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市場,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增進各國人民福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