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風光”之城,看大豐如何跨越“綠色壁壘”

面向未來的(近)零碳產業園,應該是什么模樣?

不僅有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一排排機器轟鳴的廠房,還有無人駕駛汽車在試驗場呼嘯而過、自動化集裝箱堆場在港口高效作業,最重要的是可一舉解決綠電物理可溯源難題……

大豐港(近)零碳產業園以“新”為筆游走方寸之間、以“綠”為墨描繪無限生機,科創引擎蓄勢待發,綠色之城呼之欲出。


工人在金風科技大豐基地總裝車間里作業。


逐“綠”前行,綠電破解“碳壁壘”

6月29日午夜12時,國網大豐供電公司改造完成的110千伏錦城變電站正式接入匯祺13.76MW集中式光伏電站(配套儲能電站),可隨時滿足用戶綠電“即插即用”需求。

光伏并網、綠電入園。在大豐港(近)零碳產業園,綠電物理可溯源成為現實。

綠電溯源之難由來已久。從前,企業使用電網提供的電力時,很難分清楚哪一部分是火電,哪一部分是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等綠色電力。現在經過改造,電力設備可完整記錄每一度電的來源,精準做到綠電物理溯源。

綠電溯源之必要迫在眉睫。近期,歐盟公布的新電池法案碳足跡核算細則草案提及,生產企業只能按直連電力和全國平均電力消費組合兩種方式計算電力消費碳足跡。

如果使用全國電網的平均值,那么國內生產的動力電池的碳足跡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比在歐盟生產的高很多。

綠電直連之路更難。“這個草案相當于給國內企業豎起高高的‘碳壁壘’,因為傳統的直連是企業利用自發自用的分布式光伏或風電,電量小且不穩定,無法滿足企業實際生產用電需求。”大豐港(近)零碳產業園工作人員劉成源介紹。

“我們的綠電物理可溯源是指基于國網架構的物理可溯源、高比例、穩定消納綠電的源網荷儲一體化新型電力系統。”劉成源解釋,“是我們憑借資源稟賦和沿海新型電力系統試點建設的優勢,實現綠電匯集和就地消納,搭配儲能削峰填谷,再外購少量電力作為補充。”

這種模式可以解決直連方式下,企業自身綠電供需不匹配的難題。

大豐港(近)零碳產業園的運營模式符合歐盟對直連的要求,已獲得第三方專業機構的初步認證。“不久之后,產業園將接入更加豐沛的風電,實現企業綠電消納更高比例、更加穩定的生產需求。”劉成源說。

來自深圳的永泰數能科技有限公司將是產業園內第一批用上直連綠電的企業。這是一家致力于融合數字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新材料和電池技術、儲能技術等前沿科技,為客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

“我們的產品部分銷往歐洲及北美,公司要求盡最大限度使用綠電完成產品過程制造。”江蘇永泰數能負責人介紹,“一期項目我們租賃產業園的兩棟標房進行生產,誰知這么快就通上了綠電,現在等我們調試到位就準備試生產。”

劉成源說:“綠電物理可溯源與其說是我們產業園的核心競爭力,不如說是企業叩開海外市場、提升海外競爭力的底氣。”


金風科技六自由度機艙傳動實驗平臺。


“家底”豐厚,推動產業綠色轉型

能出招破解歐盟“碳壁壘”,得益于大豐港經濟開發區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

這里地處江蘇省沿海中部、長三角城市群北翼、黃海之濱,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江蘇沿海地區發展、中韓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的交匯點。作為大豐區經濟發展、產業集聚和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主陣地,大豐港經濟開發區產業門類齊全、鏈條完整,園區現有各類企業500余家,其中工業企業230家,規上工業企業78家。

搶灘新藍海,大豐還有深厚的綠色“內核”。截至2023年底,大豐已建成并網新能源裝機4GW,其中海上風電2.52GW;在建新能源裝機規模2.1GW,2023年全區新能源發電94億度,超過全社會用電量。

“我們靠近新能源的發電端,同時也有強大的消納端。”大豐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大豐港(近)零碳產業園負責人吳慧露總結,“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一手解決就地消納,一手解決貿易壁壘。”

2022年,大豐港(近)零碳產業園正式啟動規劃。在港區劃出31平方公里的范圍,分為三個板塊。其中占地1.4平方公里的啟動區正是以物理可溯源綠電為核心,通過構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綠色設施、綠色生活等打造(近)零碳生態圈,吸引更多有出口需求的企業主動落戶。

“這打的一張‘國際牌’,想突破歐盟的‘碳壁壘’,和我們合作是最優選擇。”吳慧露介紹,啟動區之外,大豐港(近)零碳產業園根據大豐港原有產業基礎,劃分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臨港產業轉型示范區兩部分,以產業綠色化為抓手,著力壯大新興產業、積極培植未來產業、煥新發展傳統產業。

總投資82.5億元的嵐澤綠色甲醇航煤項目、總投資60.5億元吉電綠氫一體化項目是產業園重點招引項目。

“我們的項目以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生產出綠色甲醇。”江蘇嵐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行政總監張曉強介紹,對于航海燃料領域來說,嵐澤的綠色甲醇技術提供了一種可持續的、低碳的替代燃料,有助于減少航海業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為全球航運業實現綠色轉型提供有力的支持。

吉電綠氫一體化項目建成后年制綠氫約5萬噸,可滿足金光博匯、聯鑫鋼鐵等企業用氫需求,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向“新”求“質”,創新要素遍地開花

大豐,是鹽城打造“海上風電第一城”的生動縮影。從2009年起,金風科技、中車電機等風電行業領軍龍頭企業“追風而來”搶灘大豐沿海,在這里形成風電整機及相配套產業研發制造及運維服務一條龍的全產業鏈條。

“在我們大豐可以獨立造出一臺完整的風力發電機。”吳慧露說。

事實不止于此。大豐不僅能造出這些矗立海上的“大家伙”,還能測試它們的性能邊界。

隨著風機單機容量的增大,受到的載荷愈加復雜,必須依靠大型科學裝置進行實驗。6月25日,位于大豐港的金風科技臨港16MW整機傳動實驗室,在全球技術領先的六自由度風電機艙傳動實驗平臺上,金風科技V17型號風機測試已進入沖刺階段,同時實施20MW+試驗平臺提升工程,后續等待測試的機型已經排到了明年。

“六自由度就是模擬作用在葉輪中心的扭矩、彎矩、推力和徑向力等六自由度載荷。”金風科技現場工程師華秀豐介紹,“可以模擬風機運行遇到的所有風工況,以便驗證一些極端工況下的系統響應。”這些測試數據對風機的設計、制造和維護都至關重要。

在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天合光能大豐工廠布局了業內技術最為領先的210超高功率組件,產品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墻之隔的天合儲能車間內一片繁忙景象,也已竣工投產。

大豐港(近)零碳產業園,除了可以測試風機的極限,還可以測試汽車的極限。

當天,相隔不遠的中汽股份汽車試驗場,迎來吉利銀河E5全球動態首秀,成功完成了高環極速、麋鹿測試以及百公里加速等各項實測挑戰。除此之外,去年小米SU7的測試車曾在這個試驗場跑出超過310km/h的最高時速。

7月,中汽股份汽車試驗場二期工程——長三角(鹽城)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即將揭開“面紗”,這個堪稱“國之重器”的項目投入使用后,將成為國內首個專門用于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研發測試的大型綜合封閉試驗場,涵蓋智能網聯汽車及自動駕駛能力測試項目的全部場景要求,將有力推動智能網聯“車—路—云—網—圖”一體化“中國方案落地”。

低碳轉型,向“新”求“質”。培育新質生產力,核心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科技創新驅動,鼓勵引導現有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大豐港(近)零碳產業園不遺余力打造科創與智造聚集之地,全力推動創新要素在這片沃土遍地開花。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