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周軍
消費,一頭連著宏觀經濟,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促進服務消費升級,是增進民生福祉、增強經濟動能的主要任務。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6方面20項重點任務,對進一步挖掘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等基礎型消費潛力,激發文化娛樂、旅游、體育、教育和培訓、居住服務等改善型消費活力,培育壯大數字、綠色、健康等新型消費作出頂層部署,引導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更多適宜消費場景,為促經濟、增福祉注入了新的政策動能。
今年是我國的“消費促進年”,促消費是推動經濟穩中求進的重要動力源。今年以來,全國各地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擴內需不斷開辟新場景。餐飲消費火爆十足,旅游出行人山人海,文旅產品不斷“圈粉”,電影票房刷新記錄,文化消費“叫好”又“叫座”,新一輪“以舊換新”撬動萬億規模市場……全國上下多維度發力,讓“消費馬車”跑起來,內需潛力放出來,消費成為帶動經濟恢復的重要力量。
數據透視著趨勢,彰顯其關鍵作用。2023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495億元,比上年增長7.2%,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比上年提高43.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保持“上揚曲線”,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消費走熱,關鍵在供給“上新”,牽引消費經濟活力滿滿、厚積薄發。從充滿未來感的數字消費,到引領風尚的綠色消費,再到不斷興起的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消費新熱點不斷涌現,“新引擎”正有力驅動中國經濟巨輪穩健前行。
“好勢頭”當持續保持下去。實踐證明,“新供給”的不斷涌現,能夠有效培育消費新的增長點,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更多潛能。我們在擁抱消費熱情的同時,也應看到短板和不足?!兑庖姟吠瞥?0項重點任務,對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作出方向指引,目的就是要為各地下一步持續培育好消費新的增長點打開廣闊視角。對此,各地當結合地方特色、自身實際,細化《意見》的重點任務,利用好當前暑期的消費熱情,有針對性地打造“美食名鎮”“美食名村”等,積極培育“首店經濟”、家政服務、養老托育消費等新場景,多措并舉挖掘基礎型消費潛力、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優化服務消費環境等,在帶動、創造、釋放消費巨大潛能中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之一是市場。中國市場是片海洋,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新產品、新技術通過大規模應用和持續迭代,為消費開辟著新空間、提供了新渠道,各地當搶抓機遇,加速釋放消費潛能。江蘇打響“文旅牌”,音樂、賽事、研學等“+旅游”充分激發新需求,解鎖“節令密碼”,從“江南春”到“無盡夏”,一路“熱辣滾燙”,上半年全省文旅消費位居全國第一,旅游業增加值對GDP貢獻率為9.6%。廣州聚焦“國際”、緊扣“消費”、突出“中心”,聚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增強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更好匯聚全球消費資源、吸引全球消費人群。各地實踐也一再說明,創新消費模式是釋放消費潛能的有力之舉。
促消費,強動能,歸根結底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紅火好日子。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當有一把度量的“尺子”——是否做到了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促消費、提質量,尤需把增加人民群眾收入水平,培育適應個性化、多樣化消費的新趨勢等有機結合起來,出真招、見行動,有力推動消費馬車“多拉快跑”,接力交出一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的答卷。(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