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就業促進行動,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江蘇省淮安市因地制宜地建設了一批“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將就業服務送到群眾身邊,為就業困難群體提供“就在身邊”的貼心服務。
走進淮安市清江浦區長西社區的“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工作人員正熱情地為來訪居民介紹崗位信息,提供就業指導,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工作。這里不僅設施齊全、服務周到,還定期更新招聘信息,確保群眾能夠及時獲取最新的就業信息。
清江浦區長西街道長西社區黨委書記卞海榮說:“我們服務站設在便民服務大廳,主要堅持站點靠著困難群眾建服務,跟著群眾需求走,旨在通過就業服務端口前置、重心下移,以優質貼心的服務打通就業服務的‘最后一米’ ,為轄區內有就業創業需求的企業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服務保障 。”
近年來,淮安貫徹落實省《關于印發建設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第一時間分解目標任務,定期調度進度,指導就業服務落地見效。
在推進“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的過程中,淮安不僅注重硬件設施的完善,還在提升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在淮陰區雙和社區,人社服務專員丁佩正在開展調查走訪,進一步摸清轄區內困難就業群體就業需求,并走訪用工企業、個體工商戶,采集崗位情況、招聘要求、薪酬待遇等信息,將困難人員的就業需求與用工崗位的招聘需求進行“點對點”精準匹配,為求職者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質量的就業選擇。
淮陰區就業管理中心雙和服務站工作人員丁佩說:“我們轄區內有些就業群體不好意思直接到社區,來咨詢相對應的就業政策,還有年齡大的人獲取就業的信息、渠道比較少,那我們就選擇上門服務,將政策宣傳到位,讓居民能夠及時準確的獲取到就業信息。”
據悉,今年,淮安10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已按標準和要求全部完成優化提升并投入使用。截至11月上旬,全市已依托這些服務站成功幫扶1738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其中,57歲的市民張翠英就是受益者之一,通過社區的介紹,她在一家小區物業找到了工作。這份工作不僅時間合適,工資待遇也讓她倍感滿意。
市民張翠英說:“我年齡比較偏大,在外面找工作也不易找,社區介紹我到物業去工作,每天工作7個小時,工資每月2000多元 ,我對這個工作很滿意,做得還比較開心滿意,經過努力工作,我也在物業上面成為一名保潔班長。”
依托“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兜底幫扶困難群眾就業同時,淮安還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通過積極調查摸排,加強崗位匹配,開發社區公共服務資源,淮安已籌集一批養老護理、托幼助殘、保潔保安、交通值守等社區公益性崗位,用以滿足殘疾人、雙零家庭成員等困難群體兜底幫扶需求。截至目前,全市新創設城鄉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近200人。
清江浦區城南街道韓城村村委會工作人員王彩云說:“我在韓城村委會做后勤工作,在里面打掃打掃衛生,整理整理圖書室,對我這個年齡來說,能找到這樣一份工作,就非常滿意,既給我們發工資,又給我們解決了養老、醫保問題。”
接下來,淮安將持續做好“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優化提升工作,圍繞重點群體做好各項就業服務,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米”,確保群眾100%享受到各項公共就業服務。
市勞動就業管理中心社區就業管理科科長李虹說:“主動將企業招聘信息推送至站點,實現市、縣區、鎮街、社區四級信息共享,進一步方便群眾求職,強化政策指引,強化部門間協同配合 ,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通過落實各項促就業,穩就業政策,引導群眾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同時,我們還將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托底保障重點困難群體就業。”(通訊員:許濛 記者:曹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