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行業設備規模體量大,今年以來江蘇通過貸款貼息、直接補貼等多種方式,推動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促進交通運輸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
在南京港龍潭港集裝箱有限公司,記者看到8臺全新的電動場橋設備已經投入使用。這批設備今年剛剛采購,對比柴油驅動的場橋,不僅實現零碳排放,能耗降低40%,精準操控能力也有所提升,堆場的年作業能力可增加70-80萬標箱。像這樣的大型設備一套價格就高達上千萬元,瞄準這類需求,江蘇出臺了交運貸貼息政策,政府貼息1.5個百分點,支持企業更新設備。港口也順利申請到7000萬元低成本貸款。
南京港龍潭集裝箱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朱顏說:“這次運用了交運貸政策,最后實際貸款利率只有1.1%左右。后續我們還會有六個項目運用到交運貸政策,也是跟綠色化智能化設備更新有關,測算下來一年能夠節約390萬元左右。”
省財政廳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交運貸”已與13家企業簽訂共17個項目貸款合同,合同金額58.72億元,已放款37.09億元,有力支持交通運輸企業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此同時,江蘇落實國家對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政策,出臺相應配套資金政策,推動交通工具升級換代。前不久,鎮江公交公司2015年采購的一批新能源公交車到了更換電池的年限。然而,一輛公交車的換電成本在6.5萬元至8.8萬元左右,上百輛車批量更新花費巨大。有了這項補貼政策,每輛公交車更換動力電池可獲得3.25萬元至4.2萬元不等的資金支持。公交公司第一時間向財政和交通部門提出補貼申請,很快就通過了審批。
鎮江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機務技術部經理高建春告訴記者,目前補貼資金950萬元已全部到位,動力電池更新后,車輛續航里程由原先的70公里左右提升到120公里左右,為廣大群眾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策助力設備升級,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加快向綠色低碳轉型。截至11月底,全省已下達3.825億元補貼資金用于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7.65億元用于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藝 楊國 丁峰 羅曉鵬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