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也是展示形象的窗口。作為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南通海安市“圖書館”“文化館”“紀念館”“城市書房”“農家書屋”“繁星夜校”“紅色小劇場”等公益文化設施分布在城鄉各處,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各類專題講座、藝術展演、文化沙龍等活動吸引城鄉居民駐足停留、學習“充電”。在海安,省級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有7家、市(設區市)級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有3家,市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鄉村十里文化圈”已經形成,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的渠道十分暢通。
海安市先后獲評“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文化建設百佳縣”“中國文學之鄉”,公共文化服務已經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成績的取得與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措施得力密不可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文藝工作擺在黨和國家事業重要位置,強調要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推進公共文化設施所有權和使用權分置改革。”海安市委、市政府在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出大招、亮新招”,既注重發揮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又積極鼓勵民營企業家參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海安市是民營經濟大市。近年來,許多民營企業家響應政府號召,出巨資建成“泛書房”“魏建功紀念館”“華藝扎染博物館”等公益平臺,深度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與黨委政府的同頻共振中彰顯責任擔當。
江蘇泛書房創客空間有限公司是一家經營圖書的民營企業,企業負責人賁友蘭20余年深耕文化領域,打造公益文化服務品牌“慧源夜?!薄袄L聲慧色”“百醫百順”“科普周周見”,聘請專家學者定期講座近600場次,聽眾達五萬多人,免費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創立于1986年的江蘇海迅集團是一家集智能制造、康養文旅、連鎖酒店、金融投資為一體的多元化企業集團,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9年,集團董事長仲躋和出資4500多萬元興建了魏建功紀念館,全年免費開放,每年參觀人數近10萬人次。江蘇華藝集團是一家集扎染時尚創意、服裝制造、品牌營銷于一體的集團公司,2024年集團投資建設的“南通扎染博物館”開館,旨在記錄南通扎染發展歷史,提高公眾對“非遺時尚”活態傳承理解。博物館積極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配送”工程,構建了“前臺/線上”+“后臺/線下”聯動機制,確?!白钯N心”“最被需求”的文化服務及時有效地送到人民群眾身邊。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與其他城市相比,海安市民營企業家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人數更多、投資力度更大。
南通是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的故鄉。20世紀初,張謇秉持“父教育、母實業”理念,用經營實業獲得的利潤興辦了學校、劇場、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海安市委、市政府號召民營企業家以家鄉的先賢為榜樣,弘揚張謇企業家精神,積極參與文化公益事業。如今,既經營主業又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已成為海安民營企業家的共識和自覺的行動,張謇企業家精神在他們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精神文明又反作用于物質文明。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文化賦予經濟發展以深厚的人文價值,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文化與經濟的交融互動、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必然選擇。泛書房、海迅集團等民營企業通過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擴大了企業影響力,提升了企業美譽度,企業的主營產品也因此贏得更多的消費者,經營利潤并沒有因為投資公益文化事業而減少,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這是新時代人文經濟學的成功范例。民營企業家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利國利民利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作者: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學基地 吳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