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高霞
- 時間:2024-12-18 11:44:42
當時光的列車從大江北岸緩緩駛離2024號軌道,百萬雙眼睛正熱切注視列車上閃過的一幅幅生動畫面。
國務院批復《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江北新主城首次被納入中心城區;省委常委會審議《關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區高質量建設的意見》,明確江北新區是全省改革開放的金字招牌。
百億級項目落子壓艙、“產業為先、項目為王”引領高質量發展風向;北站開工建設,拓寬江北乃至南京的想象空間;浦口老站煥新歸來,“家門口”的詩與遠方,貫穿了百年的相望。
步穩蹄疾,是狀態;紛至沓來,是常態。服務企業、項目建設、研產貫通、招商引資,“四大行動”的號角吹響新區奮楫踏浪的擔當。向下扎根、向上攀升,一個堅韌有力的江北新區,正全力在全省“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中“走在前、做示范”。
十年之約,就在前方。產業科技新高地、青春活力新主城,創新涌動的江北以昂揚之勢寫好時代之答。
2024年,一路向新,步履不停。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將推出持續兩周的專題報道“向新·2024”,與你一起回顧這一年里的精彩瞬間。
第一站,走進產業技術研創園,感受這座新城的生動畫卷。
“主體結構施工完成!”
年末將至,氣溫漸降,研創城里,項目建設卻依然火熱。
近日,中國移動長三角(南京)科創中心一期工程A、B片區完成主體結構施工,進入室內精裝修階段。作為中國移動在長三角區域著力打造的自主創新先導區和現代產業集聚區,待建成后,這里將成為中國移動江蘇公司在長三角地區的總部辦公大樓,為區域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帶來新可能。
不遠處,芯片之城科創基地項目一期也在室外收尾階段。2024年,研創園共有25個項目列入市、區重大項目,今年計劃投資45.5億元。塔吊林立、機器轟鳴,不僅是一個個項目在拔節生長,新項目的建成,還將為產業騰飛筑牢根基。
目前,園區聚焦集成電路、軟件信息主陣地,積極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術產業,逐步形成強企引領、創企集聚、平臺服務的發展生態。新項目的建設,將帶來平臺、企業的多方聯動,為技術創新提供沃土,也為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動能。項目建設火熱,產業生態未來可期。
“一天之內,拿下施工許可證”
“剛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沒想到一天之內,就取得了施工許可證。”對粵浦智造中心一期項目相關負責人來說,沒什么比“拿地即開工”更鼓舞人心。
而在此背后,是研創園聯合行政審批局、規資局、建交局等部門成立專班,定期召開工作調度會,根據企業需求倒排審批計劃,“定制”審批服務清單……諸多舉措,讓這一新區重大項目開工提前4個月以上。
企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不只是助推項目落地提速,從保障生產到人才招引,從“點對點”申報輔導到企業服務窗口“月月上新”,研創園與企業“共情”,把企業的事當作“自家的事”。
正因這樣的靠前服務,截至11月末,粵浦智造中心一期項目土方開挖完成100%,主體結構施工完成約60%,預計明年完工。每一次目標達成,每一項亮眼數據,都是營商環境的最好詮釋。
“從研到產,一條關鍵產線”
配備3.5億元規模設備、5000平方米超凈間,月產能一千片晶圓……4月11日,南智光電鈮酸鋰光子芯片產線啟動,這家成立6年的研究院也迎來發展的重大節點。
“這是團隊從研到產,很關鍵的一條產線。”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智光電創始人祝世寧感慨,這條產線具備光刻、刻蝕、鍍膜、研拋等系列核心技術工藝,意味著國內薄膜鈮酸鋰光子芯片產業化取得重要進展。
從科創平臺全面邁進產業化平臺,這是“研產貫通”的一次生動實踐。今年以來,研創園深入600余家企業摸研推產,協同1300畝工業用地落圖調規,推進超10億元基金匯源引流,已梳理出155項成果并有47項投產。新基訊發布兩款5G輕量級商用芯片平臺,已有訂單量超600萬片;邁睿捷交付首臺涂膠顯影設備,拿到多家客戶各類產品訂單……
越來越多“顛覆技術”加速轉化為“量產產品”的背后,是好生態持續撐腰——園區建成全國最完整芯片測試公共實驗室集群、建起全國首個集成電路大學、組織了數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專業大賽……當“研的優勢”轉化為“產的勝勢”,這個體量規模達千億元的“研創經濟”,也拉開了更多可能。
“從簽約到落地,只要兩周”
一個項目,從簽約到落地再到投產能有多快?7月11日,新區與省產研院簽約首批“撥投結合”項目,奧意科技就是其中之一。短短兩周后,公司就落地揭牌,并收到國內各大激光器廠商發來的50余個訂單。
作為一家專注研發和生產大功率激光核心部件的高科技公司,奧意科技將助力激光產業核心器部件國產化。創始人王海軍感慨,研創園“撥投結合”的創投模式,將撥款與投資相結合,以“耐心”澆灌初創企業,是團隊帶著“硬科技”奔跑向前的底氣。
這樣“當月簽約、當月落地”的故事,這樣“想企業所想”的創投模式,正是研創園招商引資工作的縮影。今年,園區建優隊伍,招商項目落地步伐不斷加快,累計簽約項目108個,投資總額約200億元。
不僅是新引進一批優質項目,還推進芯原微、集萃智能制造等存量企業進一步投資布局,華為(江蘇)人工智能聯合創新示范平臺等科創平臺落地,并通過專班服務,協助項目盡快開工運營或投產。一個個成果落地,也為區域經濟引進更多“源頭活水”。
“濱江校區,我們來了!”
產業發展如火如荼,2024年,研創園也涌入一股青春的力量。
“濱江校區,我們來了!”9月,12000余名南農師生正式搬遷至濱江校區,在此開啟嶄新學期。新校區占地2524畝,不僅農學院、工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等9個學院落戶于此,智慧農業學院也在此揭牌。
與南農濱江校區僅一街之隔,10月16日,南航揚子江校區開工奠基儀式舉行。兩所高校接連落地,帶來“新鮮血液”的涌入,研創園也正以此為契機,推進周邊研發創業、青春活力街區建設,并助力企業與高校對接,深化校地合作、引育人才。
商業空間串聯,多元業態集聚;年輕人有廣闊的就業、創業空間,也有釋放活力的天地。一個青春友好、產城融合的活力之城,與青春同頻共振,更多“新新”相遇的故事,在此書寫。
熱火朝天忙建設,靠前貼心送服務,研與產“碰撞”,青春與發展“共舞”……
這一年,匯聚了1萬多家企業、10萬產業人口的研創園,活力依舊,“科創森林”日益繁茂。一個個“大事件”,亦是一幅人城共進、產城相融的生動畫卷。研創新城,躍然眼前。
素材來源 | 研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