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水運無錫”建設攻堅接連突破:繼元旦當日無錫最大通江達海瓶頸打通、京杭運河與錫澄運河交匯處的平地開河航段正式通航后,蘇南運河無錫段航道“三改二”疏浚工程也傳來好消息,目前疏浚施工累計完成166萬方,完成占比90%,即將于今年1季度完工,后續將抓緊推進4座礙航橋梁的改建。
“項目整體建成后,將保障2000噸級船舶全線暢行,讓‘黃金水道’釋放‘黃金效益’。”無錫市交通運輸局港航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錫澄運河、錫溧漕河、申張線等一批主干航道的升級提檔,將構筑起滿足二層集裝箱運輸船舶通行的水路集裝箱運輸高速通道網絡。
作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無錫蓄力先行,充分發揮水運優勢,加快運輸結構調整,為沿江產業向內陸延伸提供重要的水運支撐和寶貴的岸線資源。2024年是全面推進更具特色“水運江蘇”建設元年。當年3月,蘇南運河無錫段航道“三改二”疏浚工程在全省率先開工建設。
“‘三改二’最終目的是發揮無錫江河聯運優勢,聚焦‘雙聯雙提’,為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供因地制宜的‘無錫方案’。”無錫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省政府《關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的意見》印發后,該市迅速研究貫徹落實意見,在全省率先出臺《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無錫”實施方案》和《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無錫”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文件,把“水運無錫”建設發展與推進“雙聯雙提”工程充分融合、有機銜接、整體統籌起來。目前,航道提級、岸線整治、碼頭整合、水運成網等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實施。
在暢通物流大通道的同時,打通直接服務產業園區“最后一公里”的毛細血管——內河短支航道建設也是步穩蹄疾。
新年第一天,位于宜興市興楊公路的西孟河橋工地一派忙碌景象,隨著老橋的拆除完成,新橋建設也全面啟動。去年10月,宜興首個內河短支航道項目——官林水運能力提升工程啟動建設。
“目前,西孟河橋新橋樁基完成80%,承臺完成25%,臺身完成50%。” 宜興市交通運輸局港航中心副主任邵紅陽介紹。
本項目航道起自官林新材料產業園,產業園作為無錫市3家化工園(集中)區之一,3.6平方公里范圍內入駐了21家企業,生產物流需求旺盛。項目完成后將打通產業園與蕪申線、錫溧漕河等省干線航道的“最后一公里”。這將為產業園周邊企業提供關鍵的水路物資運輸通道,有助于企業降本增效,推動產業集聚平臺的建設,強化新材料園區的地理和運輸優勢,增強園區的投資吸引力,支撐和帶動沿線經濟的發展。
“用‘家門口’的‘小快靈’水運服務,進一步釋放水運容量大、成本低、綠色安全的吸引力。”無錫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短支航道連通產業園區,服務產業發展,具有“投資小、里程短、效益好”的特點,實施后將打通主航道的“瓶頸”,暢通“神經末梢”。2024年全省通港達園短支航道共啟動建設5條,無錫市2條分別涉及無錫西站物流園、宜興官林新材料產業園短支航道。
去年6月29日啟動建設的無錫西站物流園(老錫溧漕河—錫溧漕河支線)航道整治工程是無錫首個通港達園短支航道項目。
“截至目前,777米護岸加固已全部完成,10座標牌已全部完成,航道疏浚完成約22.2萬方,占總疏浚工程量比重為91.98%。”惠山區交通運輸局港航中心楊佳晨介紹,該項目將服務無錫西站物流園區內1200多家企業,為五礦集團、立峰等供應鏈企業提供新動能,進一步發揮無錫西站物流園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公鐵水”聯運優勢。(徐兢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