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省政府召開2024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省統計局與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主要負責人進行發布并解讀。根據核算結果,2024年江蘇省實現生產總值137008.0億元,位居全國第二;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增量位居全國第一。
“2024年,全省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力化解結構性矛盾、積極應對新問題新挑戰,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經濟增長的基礎持續夯實、結構持續優化、質效持續提升。”省統計局局長王顯東說。
觀總量:穩健態勢有效延續
穩中有進,首先體現在經濟總量延續穩健增長。2024年,全省經濟總量超13.7萬億元,繼續穩居全國第二位。“這是建立在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后,在2023年邁上13萬億元新臺階的基礎上實現的,在這么大一個經濟體量上全年實現5.8%的較快增長,實屬不易。”王顯東解讀認為。
細分到農業方面來看,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284.6億元、增長3.7%,糧食生產總體穩定,總產量762.02億斤、增加2.48億斤。工業生產制造業支撐有力,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7%,各月累計增速始終保持在7.5%以上;四季度當季增長7.6%,比三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2%,累計增速連續兩個季度加快。
穩健態勢還體現在居民消費總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隨著“兩新”政策加力擴圍和“蘇新消費”系列活動深入開展,江蘇消費市場的活力和韌性持續顯現,居民消費需求不斷釋放。數據顯示,2024年江蘇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7346元、增長5.2%。“受文旅市場需求旺盛以及汽車以舊換新、3C數碼產品專項補貼等政策帶動,2024年全省人均交通通信支出5674元、增長11.8%。”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總統計師許家東介紹。
看結構:奮進步伐堅定有力
在經濟結構方面,江蘇同樣展現出顯著的優化和提升。
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江蘇制定出臺一系列措施,有效激發民營企業的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全年民營經濟對規上工業、規上服務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58.5%、73.3%,民營企業出口占比提升至50%以上。
同時,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工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比重達36%,制造大省、制造強省基礎不斷鞏固;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提升至53%,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取得積極進展。在能源結構方面,江蘇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達43.2%,首次超過煤電,成為全省第一大電源。
奮進的步伐還體現在增量上,2024年江蘇經濟總量比2023年增加超6000億元,占全國經濟增量的比重達11.1%,工業、服務業、消費和進出口等主要指標增速均快于全國,充分發揮了經濟大省“挑大梁”的作用。
再看經濟發展質量方面,在全力保持經濟總量合理增長的同時,江蘇更加注重經濟質量提升。數據顯示,我省區域創新能力排名進一步躍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4年全國領先,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13個設區市全覆蓋,高新技術企業超5.7萬家。
繪潛力:創新動能加速積蓄
更令人矚目的是,江蘇經濟新動能加速積蓄,展現出強勁增長潛力。
一方面,先進制造業規模持續壯大,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50.7%,比上年提升0.8個百分點;規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61.2%、27.8%。現代服務業也加快發展,商務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3個行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另一方面,新需求也在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零售規模均增長40%左右;文化活動服務、清潔服務等新型消費行業增速超30%;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總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
企業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微觀主體,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直接實踐者。過去一年,江蘇新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加速成長,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數據顯示,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超8000家,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達56.4%,新入庫的限上批零住餐企業近1.9萬家,合計拉動批零住餐4個行業增長9.3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江蘇還擁有全國領先的210家5G工廠、13家“燈塔工廠”和221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均在全國領先。
總體來看,2024年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展望未來,江蘇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力落實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政策,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著力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持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以新的發展實績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李晞